蛇,题词一首。
歌女看了词义,怀抱琵琶,唱道:
"倾国名姝,似晕雪匀,无限娇艳,素质闲姿,天赋淡蛾半脸,
还是睡起慵妆,顾鬓影翠云凌乱。"
张桂清哈哈笑道:
"南国歌妓,果然聪慧灵气,北方倡优,大不如也。"
歌女已猜到他的身份,行礼道:
"多谢大人夸奖,唱得不中听,还望大人见谅。"
"好、好,真是尽兴,有龄兄,你点一曲罢。"
陈有龄点了一曲明人杨升庵的《好女儿》。
词曰:"柳似腰肢,月似蛾眉。看千娇百媚堪怜处,有红拂当筵,金莲衬步,玉笋弹棋。"
轮到孙友点曲,他不敢附庸风雅,也无诗才卖弄,便道:
"唱个荤曲儿,让大家乐一乐。"
歌女脸不红,心不跳,唱起一曲最时兴的《清江引》:
"床上侧,枕儿偏,轻轻挑起小金莲。身子动,屁股颠,一阵昏迷一阵酸。叫声哥哥慢慢耍,等待妹妹同过关。一时间,半时间,惹得魂灵飞上天。"
满屋笑声哄然。
有老妪捧着小香炉,点燃一柱香,祝客人万事如意、美事成双,讨要香火钱。
随后,丫环们趁时端上杏仁、半夏、豆寇、小蜡茶、香药、韵姜、砌香、橄榄、薄荷、瓜籽等什物,摆满一桌。有的中看,有的可食,乃是正席之前的小食,名叫"撒晰",巧立名目要钱。孙友忙打发了她们,歌妓们也识趣退下。
房中一时寂静下来,好让客人谈正事。
"张大人,"陈有龄边磕瓜子边发问:"江南第一楼,难道仅是这些货色,尚不如西湖边的'万春楼'姑娘中看。"
"有龄兄到底是天堂过来人,"张桂清笑吟吟道:"慧眼识美,猎艳有道,不过,心急吃不得热锅粥,好戏还在后头哩。天香楼的美人,兴许九重大内的三千粉黛也无人比得。"
"张大人如此推崇,可见情有独钟,饱享艳福,下官真是羡慕笑声中,张桂清眉头微蹙:万分呀!"
"染园虽好,非久留之地,本院不日即将离任,不知所终,前程未卜呵。"
"哦?"陈有龄故作惊讶道:
"张大人高升何职?"
"都是自家弟兄,实不相瞒,军机处有意调我入浙,圣上欲召归京,孰利孰弊,尚难逆料,首鼠两端,未便作决。"
"张大人能离开兵火之地,已属万幸,无论到哪里,都是好事,下官当为大人庆幸。"
"有龄兄说得是,我若到浙省主事,得有龄兄辅佐,孙小弟支持,事业必定顺利,有龄兄以为如何?"
陈有龄沉吟不语,思考着如何对答。平心而论,他希望张桂清到浙江署理抚院,自己迁升更速。但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张桂清于陈有龄有扶持之恩,若做了他的下属,必收受巨银,受之无愧。盖人之相处,远香近臭,终日在一起,反而不便行事。从长远计,张桂清回天子脚下,朝中做官,于自己利则大焉。
"张大人,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孙小弟是有龄兄八拜之交,亦是本院好友,但说不妨。"孙友的两万存银令张桂清颇生好感,另眼相看,引为知己。"陈大哥和小弟听说张大人入浙,欣喜万分,有大人庇护,我们日子更好过,盼大人早日上任,如大旱之望甘霖。"
"这么说,本院应该到西湖一游。"张桂清道。
"小弟内心的确这么想,可是为大人着想,大人又不能轻率入浙。"
"这是为何?"
"小弟经商有年,结交各地朋友,江湖上熟人极多,自金陵失陷后,江南各地洪门青帮,纷纷打造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