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大雅之堂。天香楼历史悠久,江南名妓如陈圆圆、董小婉、柳如是、寇湄等,皆出此楼。故皇帝下江南时,屡次巡幸天香楼,御赐"江南第一楼",以嘉其美。
三人上楼坐定,有小丫环悄然而来,端一碗香茶,向客人道声万福,放茶在案几上,却不离去。孙友分别在她们茶盘里放了三两银子,丫环们得了吉利钱,笑嘻嘻离去,叫做"擦坐"。
众人定下神,打量楼内,见正壁上挂一块赤金边青地大匾,上题斗大两个王羲之楷体金字:香兰。下有一行蝇头尾款:天禧丁己张良。张良乃春秋时宰相,足见此楼年代久远。房中置一张紫檀雕璃拼装圆桌,当心一尊三尺来高的景泰蓝花瓶,插几尾孔雀雄翎羽。房内一角有一只案几,一方端砚盛着研磨的微墨香汁,旁有一轴宣纸,雪白如莹;铜洗镇纸、狼毫笔山,文房四宝一应俱全,透出儒雅之气,乃专为好辞弄诗的文人学士而设。
沿红木墙壁四周,放一溜十余把楠木雕花交椅,铺着大红金线缎坐垫;几只梅花式样黑漆小茶几放着汝窑美人觚。此长身细腰,状似美女,因此得名。觚里插着梅枝云竹、时令花卉。屋里尚有一只仿古青铜香炉,做成国鼎式样,燃着龙涎香粉,充溢屋里。壁上有一座西洋自鸣钟,每到时辰,敲响音簧,便有几只彩雕小人现身舞蹈,皆是赤身裸体的西洋美女。
陈有龄初次到天香楼,见布设典雅,绮丽奢华,堂皇而不流俗,高雅而不雍容,格调清丽,美仑美奂,名不虚传。他暗忖如此美室,不知美人安在?
忽见内室门帘掀动,几位歌女鱼贯而出,在沿壁一角坐下。她们朱唇粉黛、浓妆艳抹,有琶,细拢微捻;有的横吹湘笛,呜呜有声;有的捧芦笙,鼓腮用气。
顿时乐声袅袅,一首古曲《平沙落雁》,旋律轻柔,一唱三迭,极为动听。
张桂清大受感染,手指在几上击节轻敲,微闭双目聆听,似醒非睡。
陈有龄亦摇头晃脑,念念有声,跟着曲调哼着。唯有孙友听不出有何玄妙,觉得和钱庄里算盘珠子响声相比,少了许多刺激。不过他怕在两位官儿面前失面子,也耐着性子正襟危坐,做出凝神入定模样。
一曲奏毕,当中一位曼妙女妓站起,向客人深深鞠躬。孙友会意,赶紧递过一张十两银子作"赶趁"钱。歌妓们刚要退下,张桂清发话道:
"姑娘们,你们可会唱曲?"
领头的歌妓福身道:
"不知官人喜爱什么曲?"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桂清向两位同伴道:"人各有好,你俩先点罢。"
陈有龄推辞道:"张兄满腹经纶,才情兼备,休要客气,先点一曲。"
张桂清提起狼毫笔,写下几个字:《望月婆罗门引》,递给歌妓。
只听红牙板轻敲三下,内屋款款出来一位歌妓,年约十八,柳条蜂腰,盈盈一握,鹅蛋脸形,眉目含情,头插金丝八宝珠玉簪,身着朝阳五凤珠衫,外罩五彩孔雀银丝褂,媚而不妖,秀而不俗,一双凤眼春水凝碧,两弯柳叶薄薯飞霞,顾盼神飞,风采动人。
歌女轻启朱唇,宛转唱道: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辗转重追想,云雨梦,任倚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众人拍手叫好,张桂清赏她五两银子,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道说:
"我即兴弄词一首,小娘子可会唱?"
"官人高才,神思敏捷,妾愿奉陪。"
张桂清乐不可支,展开宣纸,饱蘸浓墨,略一沉思,灵感勃发,笔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