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创作之后记(1 / 3)

2024年11月6日 ,我在南宁开会。会议议程宽松,任务不重。中午,会议承办方广西公司的领导通知我,“好不容易来一趟,今天晚上一定要聚一下。”他特别地加了一句,“我私人请客。”受邀者均为会议代表,计有七、八位之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之间的聚会,与早些年相比,环境悄然改变。现在,非得明确谁承担费用,否则受邀者难以放下心理负担和戒备,不好慨然应允。那领导,同我相熟,工作中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我本应积极响应,可是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推托,“晚上我的项目组要开例会,沟通一些重要情况,相邀之意心领了。”第二天听说,聚会的主宾双方相谈甚欢,举杯频频 ,深夜方散。

我有更重要的事情!晚上散会,我在宾馆餐厅草草吃了晚饭,急急忙忙回到房间,拧开台灯,启动电脑。柔和的光打到屏幕,光标闪烁如跳跃的精灵,心中已经策划过数次的思绪滚滚而来,指间打字噼噼啪啪,像一年以来的无数个夜晚。这次,我一口气写了4400多字,完成了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尾声》。修改了两遍,上传到平台,审核通过,已经是11月7日凌晨。推开窗户,高楼远望,南宁城灯火阑珊、万籁俱寂,似乎只我一人未眠。

小说刚好五十万字,不多不少,同我先前预计的一样。

无论如何,我完成了去年十一月暗自许下的心愿,写出了一部小说。

是夜睡得分外香甜,没有人物和情节的梦境,也没有翌日如何安排写作时间的考虑,直至南宁初冬的阳光像道道利刃,划开窗帘。

去年七、八月份在广西做项目,于南宁城待了一个多月。其时,我已经完成了税务师、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顺利拿到税务师、律师的资格,注册安全工程通过两门,拿证也指日可待,加上较早以前的会计师资格,“四证师”的桂冠已然戴我头上。考证不易,近年的三本证书,手不释卷,花了五年多时间,其间夜以继日,不分工作日与节假日,不分办公室与出差途中。对于现在这份内部审计的工作,有了这些证书,另外依靠先前工作经历的加持和同事们的鼎力相助,我做得游刃有余。人生的重要任务一旦完成,便觉成了时间的主人。于是,项目期间,我信马游缰,恢复了阅读小说的兴趣。几年来没有读的获奖长篇小说,一口气读了四部,其中有一部,是广西作家"东西"的《回响》,它作为心理小说,荣获茅盾奖,令人佩服之至。我边读边想,或许以自己的经验,能写一部职场小说,说说自己对职场和人生的一点认知。离开之际,私下作了决定。

《财务经理》的种子,播在南宁,它的果实,收在南宁,暝暝之中,似有天意。

工作多年,我最熟悉的就是财务这个行当,有什么就有写什么。毕竟,作为一个文学小白,不可能脱离每天的生活现实,进行完全虚构的写作。说起来,财务是一个有故事的专业,每一笔有问题的账目、每一回有争议的资金流动、每一次审计发现的问题、每一个被公开披露的案件,均可以成为小说的源头活水,可以写出利益、关系、善恶、沉浮,引人入胜未可知也。我为自己的雄心壮志所鼓舞所激动!

平时工作一个人在广州,说干就干。酝酿了两三月,看了两本写小说的入门书籍,拟了提纲,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写初稿。

动笔之后,倒没有觉得特别辛苦,因为早已习惯了到办公室加班或备考到深夜的生活,可写作的难度,着实还是难倒人。

首先,小说写作不同公文写作。小说中的铺陈、渲染,同公文中的说理、举例,一公一母、一南一北,我写惯了公文,却不擅长于写小说。以至于一些段落,读起来像专业报告。虽然因财务的专业性不可避免,可总觉得几分生硬 。其实,小说写作需要大量的细节填充。写到细节,才晓得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