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论丛林战(非)(3 / 5)

、施放烟幕等,以加强步兵火力,填补手榴弹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越战中,M79作为一款步兵班支援武器,备受士兵信赖,被称作“越共杀手”。不过他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单发装填的射速太慢。

丛林中的每棵大树都可以作为掩体来使用,立姿射击时,可以利用大树当做依托,从而减少枪支的后坐力,增加射击精准度。跪资射击也是一样,身体重心向树干方向移,左肩、左手、左脚靠在树干上,并且屁股可以轻坐在右脚上。卧射时,身体中心线与枪身角度要减少到30度以内,右膝盖微微弯曲,这样才能用身体顶住枪支的后坐力。当然,趴在低洼处是个极佳的选择。利用地形与地物不但可以发挥最大射击火力,同时也可以保护射手。

射手利用掩体或隐蔽物时,要尽量减小身体的暴露面积,在上方露头虽然能获得良好的视野,但暴露的身体面积稍大,人体的的轮廓清晰可见,不利于隐蔽自己,而选择在侧面则身体暴露面积较小,而且可以躲避在障碍物的阴影之下,拥有良好的隐蔽性。

那么在丛林中,即使是现代战争,巡逻仍然是获取情报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巡逻时需要注意的六点:

1.经常变换巡逻路径。

2.巡逻要仔细,不要嫌多。

3.经常停下脚步,聆听敌人活动。

4.牢记巡逻地区的风景、声音和气味。

5.巡逻要整装,不要让装备发出声音。

6.时时注意灌木和草丛后有没有敌人。巡逻大致分成侦查巡逻、警戒巡逻、战斗巡逻三种。侦查巡逻重点在于搜集敌军情报和检查我军的防御漏洞,而避免与敌军交战。警戒巡逻一般由3-4人组成,主要是围绕在我军阵地附近,提防敌军的偷袭。主要针对我方的防御死角、雷区、障碍物等。通常会在易遭偷袭的夜间实施警戒巡逻。战斗巡逻最危险,需要袭击敌军阵地、俘获敌方人员、缴获敌军装备,或是伏击敌军巡逻队等攻击性任务。通常由8-10人组成,如果战争规模大,派出几十人也是可以的。

在丛林中行进时,班长(或其他长官)为了迅速获取情报,一定要站在队伍前方,但是不能站在第一个,第一个人通常是尖兵,负责观察前方较近的距离,特别是警惕附近是否有诡雷陷阱等。其他士兵负责警戒四周,特别是后方。也要时刻注意班长下达的命令。

如果人数稍多些,可以用倒“V”字队形(不只是丛林作战,其他地形也可以用),标准的倒“V”字队形由8人组成(因为大部分国家都是8-10人为一班)当然,最前面的尖兵仍然负责警惕诡雷和陷阱。这种队形拥有360度全方位的视野,但是人数的增多也使得队伍目标变大。行进的过程中,队员们依照地形,需要保持一定的间距,防止遭到面杀伤性武器的袭击而损失过大。而且不论人数多少,无线电手、机枪手或反坦克手等主要火力输出都要走在离班长较近的位置。

当然,行进队形多种多样,除了倒“V”字还有许多其他队形,比如钻石队形、矛头队形、箭头队形等。那么这种散而不乱规规矩矩的队形在交战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首先,前排的队员(包括机枪手在内)面向敌军用最大火力压制射击,而靠后的队员们则从侧面迂回。如果敌军的火力较强,且向侧面移动时受阻,可以与前排队员一字排开,排成弧形更好(如线路A)。如果前方队员的压制效果显着,敌人一时无法有效还击,可以直接进攻敌军侧翼(如线路B),当然,要与敌军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敌军反包围,或被友军误伤。

为了防止敌人袭击伏击阵地的侧翼,可提前在侧翼或敌人可能进攻和逃窜的位置,布置反步兵定向地雷。

说起定向地雷呢,这玩意最早源于二战时期德国的黑科技(匈牙利也几乎同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