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论丛林战(非)(2 / 5)

敌人发现,很多士兵又会在身上缠绕一些植被进行伪装,最容易辨别敌我的,恐怕是手中的武器(不过很多时候武器也会像苏小天梅森这样被伪装)。如果在丛林中发现了一个“敌人”,你真的敢开枪吗?开枪之前你会犹豫多久?在一些作战环境中,敌我识别都是个问题,而丛林又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有人会说,现在不是有先进的激光问答器和应答接收机了么?但是丛林中闷热潮湿,很多电子设备都会变得不稳定,枪械的故障率也会大大提高,即便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丛林中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GPS的卫星信号衰减很大,在丛林中很难定位,部队运动将不得不重新依赖传统的地图和指南针。

徒步行进将是丛林作战的主要运动方式,而且十分艰难,需要处处小心,在一些地域,每天的行军速度甚至会小于5公里。无线电信号在丛林中也会衰减。通信距离的衰减将对部队的分散部署带来明显的影响。丛林中树木茂密,夜视仪的视场很小,对于夜间移动物体的分辨能力将大幅下降。不过热成像仪仍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在丛林中的作用范围也远不及沙漠和平原这样的开阔地形。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无人机可以提供一些通讯传输服务和执行一些简单的侦察任务,但是在丛林中,手掷式和简易弹射式无人机,要想在茂密的丛林中找到一块发射空地却不是简单的事。即使无人机真的飞到了树冠上空,高大树木的树冠也会严重影响到轻型无人机的侦查,另外丛林常见的季风和暴雨气候会对无人机上的夜视装备构成较大的影响。虽然未必所有电子设备都会出现故障,但是丛林战的制胜关键还是人员的素质。

丛林的湿热环境会将人的耐力大幅削减,为了能灵活的穿梭在密林间,一些不必要的装备需要舍弃掉。而偏偏丛林战的耗弹量又很大,所以在弹药数量只增不减的情况下,食物的携带量需要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士兵们上战场之前先培养出好胃口,学会就地取材,蛇虫鼠蚁什么都能吃,而且要学会生吃。因为生火在这种环境下明显是不可取的。

电影《冲出亚马逊》里就有教官让学员吃生牛肉的桥段,因为野外生火很容易暴露行踪,而且在执行一些强度较大的任务时,也没时间点火烧烤,有什么就吃什么吧。很多人崇拜美食家贝爷贝尔·格里尔斯的好胃口,其实每个擅长丛林作战的战士都需要有这样的技能。只有熟悉丛林的人,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而不熟悉的人,则会被丛林吞噬,成为野兽蚊虫的美餐。

不管你是有多领先的武器装备,丛林都将大家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轻武器成了战场的主宰。就如同苏小天穿越前漂亮国二战之后大力发展飞机大炮等重武器,对轻武器的开发较为迟缓,所以在越战期间,越南军队的AK-47让老美吃尽了苦头。结实可靠的ak47与故障频出的m16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军服方面,美军军绿色的单色军服在丛林中也占不到优势,虽然后来受南越军队的启发装备了虎斑迷彩,但是数量较少。整体来看,美军的丛林作战经验不足,反观越南,不但有主场优势,而且在此之前已经跟法国打了7年多,战斗经验绝对丰富。

丛林中的树木能吸收大量爆炸破片,面杀伤武器的杀伤范围也大大缩减。不过面杀伤的武器对于草丛灌木中隐藏的敌人,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丛林中的交战距离较近,很多时候只有几十米的距离,手榴弹能发挥大作用(只要别被树枝阻挡)。而想要精准的穿过树木之间的空隙打击较远距离的敌人,榴弹发射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榴弹发射器的声响容易暴露自己的方位)1962年,越战美军装备了着名的M79榴弹发射器,M79式榴弹发射器为单兵近战武器,主要用来杀伤有生目标,兼用于破甲、照明、信号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