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无挑战英国的意图,但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
朱尔典听出其中可能有转机,白厅给他的底线是确保印度的安全,而镰锤社似乎并无抢占印度的打算,双方或许可以展开谈判。很快,双方在大部分地区达成了妥协。原本朱尔典为了保障印度的安全,想在西藏划出一块缓冲区,但高云立刻翻脸,坚决反对,让朱尔典打消了这个念头。
接下来的议题是麦克马洪线和约翰森线。高云明确表示,这两个地方是镰锤社的底线,他强调:“如果随便一个西方探险家都能随意划线,那大炮的存在又有何意义?”朱尔典沉默片刻后,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英国人可以撤出麦克马洪线,但镰锤社在该地区的驻军不得超过一千人。
高云对这个协议表示同意,他认为这既给了英国人一定的安全保障,也有助于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况且,镰锤社目前并不打算在藏南地区驻扎大量军队,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英国人继续干涉西藏的企图。
继续阅读!
最终,英国与镰锤社在1905年4月1日签署了停火协议,这一历史事件被简称为“愚人节停火协议”。至此,持续两年的中英高原战争宣告结束。战后,英国开始将力量撤离亚洲,而欧洲的法国已濒临崩溃边缘,急需英国的支持。与此同时,德国已成功迫使法国答应摩洛哥独立的条件。此时,英国人态度强硬起来,威廉皇帝感到自己刚要压制法国就被英国舰队打断,而德国的公海舰队尚未成形,威廉只能忍耐。同时,他不断抱怨中国人为什么不在印度制造麻烦。
威廉皇帝在谈论中国时,语气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他在地图上仔细观察,发现镰锤社与周边的俄国、法国、英国都有接壤,而这些国家正是德意志当前想要挑战的对象。这无疑像是上天赐予德意志的一份厚礼。由此,威廉皇帝心中对于向中国出口工业设备的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了。他现在只希望镰锤社的力量越强大越好。
在这场战斗中,镰锤社已经证明了自己作为强国的实力。一个强国的地位在这个世界上至关重要,这样的身份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只要拥有了这个身份,其他强国就必须付出代价来拉拢你。
不仅德国人看出了镰锤社的大陆军威胁,法国人也开始对自己的东南亚殖民地感到不安。于是,两个协约国针对镰锤社制定了补充条约,规定一旦镰锤社继续向南扩张并威胁到两国的殖民地,两国将承担攻守同盟的义务。面对两大强国的联手,若是苏星云知晓了,必定会感到十分荣幸。
至于清朝治下的文人,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表现得麻木不仁。自己这些爱国人士梦寐以求的强国之路竟然是这样的模式,难道在强国之路上,自己这些绅缙就成了绊脚石吗?清朝各地的开明人士陷入了深深的混乱之中。这时,东北的炮火就像后世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送来曙光一样,给这些迷茫的年轻人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希望,当然,这也仅仅只是希望而已。
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