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岂曰无衣(2 / 4)

昭华 惊年渡 5004 字 2023-11-20

帝是屠戮了许多功臣,但是他不是一味地杀,他知道国朝相比于前朝,最严重的是北狄之患,甚至比汉朝的匈奴之患还要深重。因为蒙人兵强马壮,不甘心被逐出中原,随时都想南下,而且具备了南下侵略的实力。所以他在剪除功臣的时候,却也十分注意到行伍起身、背景清白且历经战阵、骁勇善战之人,这些人,像顾成,原本是个继承了祖父之业操舟的人,当年高皇帝渡江就坐的他的船,看中了他一把子力气,亲自将他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事实证明高皇帝看人的眼光没错,或者说,在看武将的眼光上,独具一格。顾成跟着高皇帝出入,大小数十战,皆有功,从百户晋升指挥佥事、再晋都督佥事,一步一步都是凭功劳上去的,这些人就是高皇帝培养的武将,都是长大之器,培养他们就是一步步代替了勋贵遗留的空缺,然而新帝用人,不如他的祖父一般,有胆量有识人之明。\r

大王夫人连连点头,道:“你说这些人都不是好的统兵大将,那谁能独当一面呢?”\r

张昭华沉吟道:“我不是说耿炳文不能独当一面,此人善守,而且以他和张士诚耗了十年的经历来看,他耐心十足,且防御有术,在守城这方面,应该无人能敌。朝廷用他,其实用对了。若是耿炳文坚固城池,恒久防御,以一个拖字,就能耗尽咱们燕军的锐气、粮饷,咱们以一隅敌全国,最忌在一个地方久攻不下,以汉七国的例子,七国的军队在梁孝王的城下,耗费了多少时日,最后居然被朝廷之师歼灭,这就是前车之鉴。”\r

“耿炳文老成持重,也知道汉七国的例子,也打算这么做,”张昭华道:“只不过咱们这个皇帝,却不是汉景帝,况且身边还有齐泰、黄子澄这样急功近利之人,以他们削藩的态度,必要迅速、必要立时见效,不肯稍微缓上半口气,那么对于剿灭咱们燕军呢,也是必要看到成效,若是耿炳文稍微败了一场仗,也就是说,北伐军队在耿炳文手里,稍微受挫,这两人就会立刻无法忍受,会说服皇帝,将耿炳文这个老将撤换下去的。”\r

张昭华听到京城耳目送来的线报说,其实黄子澄和齐泰都有比较中意的人选,只是新帝似乎更信任自己的亲家,执意任命了耿炳文,所以黄子澄不得意,肯定会极为关注北平战事,要是耿炳文那里吃了一丁点败仗,自然要在皇帝耳边吹风,把耿炳文这个老将换掉的。\r

而且张昭华还知道,早在南军还未抵达真定的时候,耿炳文的儿子耿璿就曾经建议,应该派精锐部队出其不意直取北平,一举攻占燕军老巢——然而这个很有可能改变战局的建议并未被耿炳文采纳,由此可见耿炳文魄力不足,虽然也有长期耗敌的打算在,但是对上燕王,他就是那个缺乏勇气的人,先期一定会吃败仗。\r

吃败仗就会让朝中非议之声大起,其实每一场仗打起来,非议之声都大,比如春秋魏文侯任用乐羊子为将讨伐中山,劝谏的竹帛装了几大箱,但是魏文侯用人不疑置之不理,最后乐羊子果然取得胜利。但是新帝是个摇摆不定没有恒心的人,他禁不住黄子澄和齐泰的游说的,临阵换将就是必然。等到耿炳文被换下,新帝没有提拔新人做大将的胆量,燕王差不多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了。\r

“不,”张昭华忽然想起来一个人,她不由自主地往徐王妃的脸上看去,心中却倒吸冷气:“若是中山王的长子,王妃的亲兄,魏国公徐辉祖被任用做大将的话,那可就不好了!”\r

王妃和魏国公府决裂的事情,在府中已经不是秘密了。这也是燕王起兵的必然结果,徐辉祖一向是忠于新帝,之前高炽高煦从京师回来的时候就说,徐辉祖这个舅舅,居然比朝廷监视还严。若是新帝任命徐辉祖做大将,到时候和燕王对上,绝不会留情,而徐王妃夹在其中,不管伤了谁,她都禁受不住——而徐辉祖自幼传授了中山王徐达的文韬武略,高皇帝对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