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权力杠杆(3 / 7)

面复盘的时候,都是重点。”

“知道了。”

徐露吐了吐她长得过分的舌头。

南易再次呷了口茶,“任何经营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科学的决策。孙岳峰未必深知博大精深的科学决策理论,但他本能地会依据实际进行决策,他创办连锁店,就属于这种决策。

他研究了丰田、松下、福特、大宇等一系列企业的成功之路,又从旺德福那里得到了有益启示,他根据当时奉天及东北的具体情况,果断决定办一个与众不同的商业集团‘连锁店’。

所谓连锁店,其实就是统一店名、统一标志、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核算的系列商店;在一个总部的指挥下,有统一的经营战略、销售同类产品、有同样的价格、同样的服务标准;顾客无论在天南地北,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服务。

这种完全统一的管理体制,十分有利于决策者孙岳峰对整个企业进行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

这种连锁店具有较大优越性,它可以实现一百多家金兰店统一资金大批进货,进货价格自然低于别人。统一调度,分散销售,滞、俏商品可以互相调剂,东方不亮西方亮,这里滞销那里俏。

放可分散五指,收可攥成拳头,既可化解风险,又可大步前进,可谓能攻能守,战而不殆。

只要孙岳峰在总部一声令下,金兰的各家连锁店便可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打出同一广告,宣传和推销同一商品。

孙岳峰的成功绝不仅仅是靠依据实际的果断决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套超前决策的本领。

在你们奉天商界都说他孙岳峰卖什么,什么就会被抢购,他被传神了,在许多人看来,他简直是商业神人。

说起来,孙岳峰没这么邪乎,只是他的目光和决策都比别人早上半年,也恰恰是这半年,使他能抢先占领市场,并抓住时机获取巨额利润,发展壮大金兰公司。

我现在跳出家电,再给你讲讲孙岳峰在其他方面的动作。

那年,由于经济紧缩,在琼岛炒地皮的人有不少离开,孙岳峰反其道而行,携带巨款上了琼岛,去了椰城。

那时候,我正好也在椰城,对椰城房地产比较关注,对孙岳峰在椰城的动作比较清楚,他以两万块每亩的价格买了300亩地,1992年差不多快年底的时候,他把地以十八万每亩的价格卖出,这笔生意让他赚到四千万。

1991年上半年,全国治理整顿工作全面展开,基建纷纷下马,建材市场严重疲软,孙岳峰又大笔吃进了建材,第二年“南巡”之后,建材价格疯涨,他又狠赚了一大笔。

孙岳峰在投机上赚了两笔大的,金兰的生意也没耽误,1992年,金兰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七亿。

从1985年经商尹始,一直到1993年,从4000块启动资金需要借一大部分到成了亿万富翁,一路走来,孙岳峰可谓是顺风顺水,你知道现在他人在哪吗?”

“大哥,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孙岳峰可是名人,不需要打听就有人会告诉我,93年不是已经抓进去了。”徐露不以为然。

“你说得对,孙岳峰已经变成阶下囚了。”南易颔了颔首,接着说道:“1993年,金兰连锁店已经有136家,扩张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听说过京西易购吗?”

徐露:“在莫斯科听京城的倒爷说起过,和金兰一样,也是做家电连锁的。”

“我说的那个做家电的朋友,他就是京西易购的老板,我在京西易购也有投资,算是老板之一。京西易购成立于1984年7月,从一家店变成两家差不多花了一年多,然后就是原地踏步。

1987年,金兰公司开始大扩张的时候,京西易购依然是两家店,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京西易购开展了家电下乡的促销活动,打起了游击战,把家电直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