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的pcba软件的授权,要10万美元以上。ic设计软件的授权费则高达25万美元以上!
正是这三样,导致unix阵营pcba等工业软件,在国内市场很小。
总成本太高,就是以光电都很难承受,更何况一般中小企业。就是软件免费,能买得起工作站的也是少数。
另外,软件太复杂。
虽然相关软件功能强大,但也增加了它的使用难度。
由于软件不普及,导致相关资料的贫乏。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厂家的培训和指导,很难把软件用好。
但厂家怎么会派人对盗版用户进行支持呢?
两者共同作用之下,反而给pc阵营的软件以巨大的市场机会。
———————— 人才基金所扶持的这一批软件,主要是与pc阵营的对手搏杀。因为它们的绝对实力相对较弱。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lctel可以正面竞争了。 虽然在细节上,也许还有所不足,但la软件有自己的杀手锏。 这点对学校里的穷学生尤其重要。这批学生毕业后,也就把protel带到了工作单位。 同样的思路,也被百图公司所借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la软件的收费模式,并没有采用此时通行的固定价格方式。而是采用基础软件低价甚至免费的模式。 整个软件干脆就没有设置硬件狗。 所有的软件都是正版! 软件随便复制! 至于授权费用,个人使用,或者教学使用,免费! 公司商用的话,逻辑上就需要付费了。但就是付费,价格也不高,199美元而已。 这样一来,就迅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中美贸易几轮谈判,核心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尤其是国有企业,科研机构。至少需要有块遮羞布。 现在好了,我们的软件全是正版,没啥好查的,不存在盗版安装的问题。 这对于不懂技术的领导来说,尤其重要。 有免费的正版不用,为啥要花大价钱,你是什么居心?小心被人告一状。 国内的一些工业软件供应商,失败就失败在这里。 与国外产品竞争,别的功能没有对方强,但是软件加密和防护,做得比国外厂商还要好。 如此做法,软件能推广开来,就是怪事了。 其次是价格,商用授权199美元,合人民币也才两千不到,跟价格上万的计算机硬件相比,可以承受。 一个单位有二三十台电脑,买个几套版权,装装门面,还是能做得到的。 尤其冰城的大多数新兴电子企业,都与工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管能不能用得上,la软件就这样流行了起来。 ———————— 国内如此,国外市场情况也是类似。 个人免费,公司付费的模式,并不少见。后世很多工具软件就是这种分发方式。 但这种模式,现在并不普遍,因为它面临两个障碍。 第一个,没有网络环境的情况下,软件的发售必须通过线下实体商店。 让实体商店卖免费软件显然不可能。 但随着网络的出现,用户可以自行下载。 第二个,价格。 例如压缩软件,几十美元,你愿意付就付,不付,我也懒得找你麻烦。 lcba是第一家把工业类软件的价格,拉低到工具类的产品,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