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小侯爷(二)12K,三合一(6 / 10)

大明元辅 云无风 9297 字 6个月前

中有他,还定三秦中有他,反攻中原后,还率先打进了当年的老根据地砀郡。

为什么要单独说一下这个“砀”呢?因为吕家老家是砀郡单父县的,当初避仇到了泗水郡沛县时是“重客”。也就是说,人吕家在还没天下大乱时,就属于砀郡非常有势力的家族了,人家这回是来拿回自己的地盘。而砀县加入到创业的封侯者中,高达二十三人,其中多人都跟吕家有明确关系。

因为雍齿突然叛变,刘邦最开始在丰邑各种吃瘪时却轻松拿下砀地,还收编了体量当时超过自己一倍的砀郡子弟兵(收五六千人),这其中的凑巧史书无载,但显然颇有玄机。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侯者年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在关于吕泽的史料全部被抹除后,却都留下了一件事——因为如果这件事不留下,整个剧情就衔接不上来了。

这件事就是:当年刘邦在彭城大屠杀中抛儿弃女,差点被项羽追死的时候,是如丧家犬一般逃到吕泽那里的,而后是什么?是吕泽发兵,帮他东山再起!

这就是“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前面所列那几句高度雷同的史料中,非常一致的用了几个词:“居下邑”、“从之”、“稍收士卒”、“军砀”。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

“居下邑”(今砀山县)和“从之”,说明刘邦一无所有后,跑去投奔了这位大舅哥。千万注意,并非是刘邦去了自己下属的大将那里,而是跑去投奔!这位大舅哥在下邑是独立武装,不是——至少并非完全从属于他!

“稍收士卒”和“军砀”,说明刘邦到了这里,才算稍微立住了脚。这个位置离项羽的老巢彭城并不远,而且是项羽一通摧枯拉朽后少见没打动的地方。很显然,刘邦要是没有吕泽在这帮他扛住项羽的一波爆发,他根本逃不回荥阳,当场就要被打出GG!

《侯者年表》中说的“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这句话的分量极重。其中“佐”和“天下”的字眼,在一百四十三位功侯表中,分别只在另外三名大神的功劳簿上出现了。

“佐上定诸侯”,这是对萧何的评语;“常计谋平天下”、“出六奇计,定天下”这是对张良和陈平的评语。

萧何那样的相材,所做的事叫“佐”;张良和陈平那种挽狂澜于既倒的献策,叫“平(定)天下”。因此可以看出,吕泽至少是跟汉初三杰平级的能力与功劳,而且只高不低!

再来看一下他弟弟吕释之的功劳簿:“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前面跟他哥哥一样“客从,击三秦”,但中间这一句非常有意思,“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吕宣王是他爹,太上皇是刘邦他爹。这里吕宣王不仅排在了太上皇前面,而且真打起来之后,太上皇和儿媳妇吕雉都被项羽抓走了,凡倒吕宣王无病无灾安享天年。

要知道,吕泽“居下邑(今砀县)”,这个刘邦能站住脚的地方,离刘邦老家丰邑(今丰县)仅仅八十里,也就是40公里。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家集团并不完全从属刘邦,不然不可能对大老板的爹不上心,或者说他把自己的爹看得要远比大老板的爹重要!这怎么可能呢?

他们可不是搞普通创业,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散伙,老子踹了老板不干了——他们是在造反啊,没有回头路的好吗!不把大老板的爹当回事,就等于没把自己全家人的脑袋当回事啊。可人家就这么干了,而且事后证明没有后果。那么反推一下,自然就是因为吕家并不完全从属于刘邦,刘邦没办法拿这事怪罪吕家。

这一大串线索串联起来后,有些事就能看出端倪来了: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