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记忆偏差(2 / 3)

己上辈子不是学艺的。

要不然直接抄歌没准能发大财。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才92年。

92年能干什么?

万能的网友曾经说过。

回去收集邮票、古董、买大城市的房子、买茅台酒的股票。

反正就这意思。

但是,本钱呢?

貌似他连学费都拿不出来。

也就靠着乡里和父母的积蓄,能凑齐一部分。

另外,这宁波飞行学院是什么鬼?

开飞机吗?

还是其它的什么?

想到这,李璞又俏咪咪的盯上了蜡烛台上供奉的录取通知书。

只不过老李似乎有所察觉,立马给出眼神警告。

李璞:切!毛病。

好端端的把录取通知书供奉起来做什么。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冒名顶替的罪名。

也就是互联网暴露的“冒名顶替上大学”。

在过去,去大学报到需要带什么资料?

录取通知书、准考证、户口本、身份证、学生档案。

其中录取通知书是从邮局那边出来的。

准考证和学生档案则是从学校出来了。

最后就是户口本、身份证。

而造假的途径很简单。

搞定派出所和教育部门,基本上完美解决。

因为在过去,很多农民都不识字,或者是半文盲,不知道什么叫做录取通知书。

过去的人要上大学,必须要填报志愿表。

根据自己猜测的分数,随意的填报。

甚至有可能同时收到2家以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样搞定教育部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走最好的一份。

因为没有互联网,那就给自家孩子改个名字。

毕竟过去出生日期都是瞎填写的,甚至真实年龄都可以轻松造假。

有了录取通知书、有了改完名字后的身份证、再把学生档案(基本上都是初三才开始写的一点点资料,甚至很多学校的档案资料压根不存在)改一改。

这样就成功的狸猫换太子。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是这个样子。

毕竟这会也没有人生导师。

底层人怎么会知道这种操作?

初中升高中,都要剔除到三分之二(连职业技术学校都很少)。

上大学更加严峻。

李璞过去的成绩,不能说很好,也不能说很差。

基本上就是中等水平。

于是父母为了保险起见,听从李成功的意见,就报了一个大专。

这里的大专不是以后的大专,不是低文凭的“垃圾回收站”。

包括在过去,农技学校(高中)也不是贬义词。

而是重点大学的定位是,高等学府+研究院的组合。

大专(大学)和农技学校(高中),则是直接注重实践,然后参与社会工作。

估计很多人一脸懵逼,还是不懂。

但对应古代的学士地位,大家就理解了。

古代科举做官的3道分界线,都是具备合法做官的。

科举等级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

对应考试结果,诞生的人才就是:秀才、举人、贡士。

其中,贡士又可以叫做进士,是具备入职最高权力机构的核心。

而举人,最多抵达类似于副省级的单位,通常是县一级起步。

至于秀才,最喜欢被人调侃为“酸秀才”。

还有一个别称“秀才公”。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