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能力隐患(2 / 3)

王阳已经开始在电脑上快速输入:"我建议我们立即启动一个全面的追踪研究计划。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理解这些副作用的形成机制。"

张明表示赞同:"同时,我们也要着手研究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也许可以从能力使用的方式和频率入手,制定一些安全指导原则。"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而专注,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即将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这不仅是一个科研问题,更是关乎每个能力者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会议结束后,研究中心立即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李明和他的团队开始制定一系列计划,旨在深入研究能力使用的副作用并探索可能的规避方案。整个研究中心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以赴。

首先,王阳牵头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收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包括定期的问卷调查和体检报告,还集成了实时监测设备,可以追踪能力者日常生活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只有掌握足够多的数据,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王阳在向团队介绍这个系统时说道,"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是突破口。"

与此同时,陈昊带领医疗团队开始深入研究能力使用对人体的影响。他们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到基因层面,全方位展开调查。"我们必须弄清楚能力究竟是如何改变我们的身体的,"陈昊在实验室里对同事们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有效的干预手段。"

苏婉晴则负责组织心理评估和辅导。她深知情感类能力者面临的独特挑战,因此特别关注这一群体。"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她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提议,"让能力者们能够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孤立感往往是最危险的。"

张明和林宇辰则着手研究能力使用的安全标准。他们开始收集各类能力使用案例,试图找出一个平衡点——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将副作用降到最低。"这就像是在走钢丝,"张明形容道,"我们需要精确到每一个细节。"

李明作为总协调人,不仅要统筹各个研究方向,还要与外界保持沟通。他深知这项研究的敏感性,必须小心处理每一个环节。"我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能力者个人,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研究进行了数周后,一些初步的发现开始浮出水面。王阳的数据分析显示,能力使用频率与副作用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他在汇报会上解释道,"似乎存在一个阈值,一旦超过这个阈值,副作用就会急剧增加。"

陈昊的团队则发现,长期使用能力的人群在某些特定的脑区活动上有显着变化。"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能力者会出现认知障碍,"他指着脑部扫描图说,"但我们还不确定这种变化是否可逆。"

苏婉晴的心理评估结果令人担忧。"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与普通人疏离,"她报告道,"这种疏离感可能是导致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明和林宇辰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能力使用安全指南。"我们建议将日常能力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2小时,"张明解释道,"同时,每周至少需要一天的完全休息期。"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每个人的能力类型不同,使用方式各异,很难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许多能力者已经习惯了依赖自己的能力,突然要他们减少使用,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在一次深夜的讨论中,李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许我们需要开发一种辅助技术,帮助能力者在不使用能力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这个提议立即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