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得给他两拐棍儿,痛心疾首的说:我救你出来,难道是为了让你死在他乡吗?你有大好的年华和健康的身体,为什么不能自己谋个营生呢?三百六十行中,就没有一件儿你会的吗?
姚城想了想,自己母亲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一种茯苓膏啊,做得非常好吃,姚城很喜欢吃,还学会了做法,于是他就向胡守仁说:我会做茯苓糕,非常好吃,可是我现在也没有本钱,也没有场地,凭空也变不出来呀。
胡守仁撵了撵胡须,想了一会儿,说道:如果说你要有真改变的决心,我来帮你。
姚成感恩戴德的答应了,胡守仁在自己的门店里抽出了一个不大的门店,就交给姚城做店铺,又为他买来锅碗瓢盆,米面粮油等原料,凡是姚晨所需要的,胡守仁都为他置办齐全了。
最后,胡守仁又取出一些钱交给姚成,嘱咐道:我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了,以后是好是坏,要不要做好人,是全凭你自己了,你记住,你爹妈也看着你呢。
姚城含泪接下了本钱,重重地点了点头,从那儿以后,姚城就过上了做膏卖膏的生活,每天天不亮,姚成就已经把刚做出来的膏装好,挑着担子,沿街售卖,他的第一站不是别处,正是胡守仁家。
姚成从担子中取出热腾腾,香喷喷的茯苓糕,用瓷碗装好,恭恭敬敬地送到胡守仁的床头,这也算是天天儿早晨给胡守仁去请安。
胡守仁一吃姚城这个糕点,觉得味道确实不赖,就叫他每天都来送这糕点,钱就从借给他的本钱中算。
但是街坊四邻对姚城并不算太友好,他每天敲着梆子,梆梆梆走过,人们都害怕他讹诈,所以都离他远远儿的,为了宣扬自己的名声,姚成把这价格压得很低很低,而且利润是非常微薄,这一招儿果然奏效,来买的人逐渐也就多了起来,时间久了,大家也都觉得这姚城的茯苓膏做的确实既好吃又便宜,也不再有什么顾虑,因此是争先恐后的前来购买。
市场虽然说是打开了,但是姚城却搭进了很多钱,可能是卖的太便宜,反正是经营不得法的缘故,胡守仁借给他的石吊本钱很快赔光了,姚城也不好意思再向胡守仁去借钱,可是他自己没有办法,只能一个人躲在门店里偷偷地抹眼泪儿。
我还能干点儿嘛呢?做什么什么不成?我太废物了,我难道我只能去偷吗?不行,再偷也对不起胡老爷子,哎,我怎么办呢?我死了得了,怎么死呢?上吊吧。
姚城找来一根绳索,系在那房梁上,搬来板凳。
听说上吊死是系个绳,把脖子套上去,以前也没有过经验,是这样吗?不管了,姚成把脖子往绳套里一伸,把凳子一踢,咣当一下,人也跟着下来了,砸在了凳子上,把凳子砸了个稀巴烂。
姚成揉着屁股在想刚才那个过程,这哪一步错了呀?刚才只觉得一踢凳子,绳子顺着脖子跑到下巴磕子,不由得头一仰,绳子就自己脱落下来了,死是没死成,脖子还被抻了一下。
姚城心说:我是货真价实的废物啊,一点儿都不带掺水的,我连上吊都不会。
姚城一连死了三天没死成,撞墙也撞了,只不过劲儿太小,撞的脑门疼,最后发了狠心,咣一下撞昏了过去,再一睁眼,已经是第二天天光大亮,这一觉睡得好,也没做梦。
姚成在寻死觅活的时候,胡老爷子还纳闷他这两天怎么不过来送茯苓膏,怎么又不干正事了?找人瞧瞧去吧。
胡老爷吩咐下人过去一瞧,下人回去一说情况,胡守仁也觉得姚成确实已经改过自新了,于是就决定再帮他一把,不仅借给他了钱,还让自己绸缎庄的管家去指导,指导他经营门店,就是教给教给怎么做生意,姚城很快也学会了这经营法门,也逐渐开始盈利了。
胡守仁每天看到姚城一个人走街串巷,门店里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