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道中落,全家人衣食无着落。
马家贵这才想起了杨知福,于是休书一封,让马思迁去建阳知府。
第二天,马思迁揣着那封书信就踏上了去泸州的路途,由于他身无分文呢,只好是一路乞讨。
等他到了500里外的泸州府时,日子已经过去半月之久,这一路打听这天,马思迁终于来到了知府衙门外。
看着这高大气派的知府衙门,他不禁心头大喜,那我家对羊知府有大恩,他见到我之后,一定会善待我,肯定会在知府衙门里为我安排一个差事,说不定我还能成为他的心腹之人呢,我马家又要过上好日子了。
这功夫儿不大,马思迁见到了杨知府,并呈上了那封书信。
杨知府看完书信后,吧嗒往桌上一扔,有一位衙役领着马4000住进了一家客栈,这马思迁住在客栈里,一连是住了三天。
在这三天时间里啊,他是天天盼着羊知府给他安排差事儿,过上吃香喝辣的日子。
第四天傍晚,有一位衙役突然来到了客栈,对马思谦说,杨知福为他做出了安排,并让他立即走一趟。
这马思迁不禁是心花怒放,这差事儿终于来了。
他立即跟在那位衙役身后,出了客栈的大门,走了没几步,马思纤忽然感觉到有点儿不对劲儿。
这知府衙门在客栈的东边儿,而那衙役却领着我往西边儿走,这是咋了?
马思迁连忙问那位差役,呃,我,我说,大哥,这杨知府到底他是做的怎样的安排?
那位衙役说,呀,别急,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
这衙役领着马思迁是七拐八拐半柱香的功夫过后,终于在一条小巷停下了脚步。
马思迁不由得疑惑,呀,这衙役领着我上这条小巷里干啥呢?
难道这条小巷之中有什么差事可干?
马思迁心里边儿七上八下着,那差役指着小巷一旁的大门道,哎,到地方了,快进去吧,说着抬腿就进了那扇大门。
马思迁虽然心中有疑虑,但也只好跟了进去,这时候啊,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迎了过来。
那衙役向马思迁介绍说,那位老汉姓崔,人称崔掌柜,以开豆腐铺为生,因为常去羊知府家送豆腐,因此与羊知府相识。
而杨知府为马思迁做出的安排,是让马思迁给崔掌柜做徒弟,学做豆腐。
听完衙役的话,这马思迁不禁目瞪口呆,想不到杨知福为我安排的差事儿,竟是做崔掌柜的徒弟,学做豆腐。
江知府啊,杨知府,我马家对你可是有大恩大德,你让我学做豆腐,干这没出息的活儿,不是把当年我马家的接济之恩不当回事儿吗?
你这不是有恩不报吗?
那衙役转身走了,在泸州城里举目无亲的马思迁,只得在崔掌柜的豆腐铺里留了下来。
他每天累的是腰酸背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杨知府的抱怨,怨恨是越来越深。
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马思迁正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唉声叹气,忽然有一个人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马思迁定睛一看,那人竟是三个月前送他来到豆腐铺里的那位衙役。
马思坚不由得心里儿一动,难道羊知府良心发现,要在知府衙门里为我安排一个差事儿,因此让这位衙役领我去知府衙门。
却见那位衙役从怀里掏出了几锭银子,塞在了马4000的手里,说,这是120银子,是杨知府让我交给你的,他让你拿着银子赶快回去。
那衙役说完后,就急匆匆地走了。
马思倩捧着银子,眼泪都快下来了。
新说话儿好,你个羊知府啊。
你安排我在豆腐铺里当学徒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