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麦德尔大为光火,但又不得不捺住性子。他明白扩修马路之事,还得靠这位地方官,虽然他极端鄙视这个脑满肠肥、颛预无能的朝廷官僚。
"王大人,贵国对女王陛下政府的要求不予合作,将被视为最不友好的态度。"
"麦先生,稍安勿躁,"王义甫安抚道,"待圣谕颁达,下官一定照准执行。"
"王大人,贵国皇上连修一条马路都要干预吗?"
"那是情理之中,中国有句古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朝廷每一寸土地,都属天子所有,贵国要修马路,当然应先奏报皇上。"
麦德尔虽然不懂那句古训,但对方的意思他听明白:在中国土地上修路,皇帝须亲自过问。
"王大人,若每条路都要经皇上批准,你们皇上忙得过来吗?"
"这个……,"王义甫噎住了,显然不能自圆其说,皇上哪能管这些芝麻小事。
麦德尔明白对方敷衍自己,他耸耸肩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王大人,领事馆得到一个情报,请你过目。"
王义甫接过一看,乃是民军王府的一封公函,发给英国领事馆;信中要求英国政府火速供给枪械弹药,供作战之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义甫暗暗吃惊:民军定都天京后,与朝廷对峙了几年,互有胜负,占据了江苏富庶地区,成为朝廷心腹大患。若英国援手提供军火,则民军势力大增,江浙岌岌可危,上海道台亦做不下去。
"领事先生,贵国暗中与长毛勾结,乃是对大朝廷最不友好的行为。"
轮到王义甫提出抗议。
" OK ,"麦德尔摊开双手,做出无能为力的姿态,道:"民军和皇帝谁是我的朋友,我们便支持谁,贵国政府明白这点,不是吗?"
民军起事后,曾多次派员向洋人购买军火,政府屡屡提出抗议,各国政府辩称:贩卖军火系民间商业行为,政府不予干预。政府无法制止。后来,天京定都,英国人见民军势力日强,索性公开与民军做军火生意,无论用何种方式,赚取最大利润,乃是英国国策,令朝廷颇感头痛。
"贵国支持洪杨坐天下,皇上龙颜不悦,修马路之事,恐怕更难获准。"
义甫软中带硬威胁道。
"没关系,我们和另一位中国皇帝做生意好了。"
麦德尔毫不掩盖自己的观点:将全力支持民军打败朝廷,登上帝位,生意照样做。
其实,不单英国,列强同样抱此态度,他们认为朝廷腐败无能,
闭关锁国,仇视外洋,而民军倡导"拜上帝会",与西方天主教比较亲近。若能推翻朝廷,换一个统治者也许更容易打交道。因此,当民军起义,一呼百应,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克长江沿岸城市,攻陷南京时,列强大多以"不干涉中国内政"为由,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王义甫知道不能再敷衍,英国人只是要求在租界内修马路,上海其它地方如何,道台有权便宜行事,答应领事要求,本无大碍。他脑子一转,提出要求:
"领事先生,倘若贵国政府停止向南京贩运军火,下官当火速禀报上司,批准扩修马路,与其它地区连接,如何?"
" OK ! OK !"麦德尔高兴得哈哈大笑,孩子似地蹦起来,扬扬王义甫的肩头道:
"王大人,你很聪明,中国有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识时务的俊杰,我代表女王陛下政府,向你表示诚挚谢意,贵国政府同意的话,我将把军火卖给贵国军队,并且还可以组织洋枪队,帮助你们攻打南京。"
王义甫大喜过望,洋人真是好哄,答应他一丁点好处,他便如此热心。
两人言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