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惩处你,便是失了公允。”
荆轲毫无异议,因为他已无话可说。秦王看向群臣:“赏罚分明,是我大秦的根本。荆轲献图有功,虽为刺客,但能改过自新,这是对天下的鼓舞。”
他庄重地说:“功过相抵绰绰有余,今后你就在我军中效力吧。”荆轲闻言一怔,他不必死了吗?群臣闻言齐声附和:“大王英明。”
无人反对,其实大家早知大王不会取他性命,尤其是切磋过后。否则,他们又怎会来到这里?
“但荆轲,我虽不追究,天下人众口难调,你仍需立功。不久后,我军将整备待战,明年攻打燕国。”
...
荆轲明白,这是他唯一的生机,对他们而言,他早已不满。
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刺客,他深知民间疾苦。沿途所见,让他深感真切,而大王的宽容让他由衷敬佩。
“是,大王,草民愿意立功洗罪。”“好,王将军,荆轲就交给你安排了。”王翦起身道:“遵命,大王。”说完,他接受旨意。
待人群散去,秦王满脸满足,准备昭告天下。当然,他不会忘记自我评价一番。“哈哈哈,真畅快,爱卿,你觉得寡人的剑术如何?”
“还算过得去,不过不是生死之战,还算说得过去。不过大王剑术已登峰造极,只是力道尚未完全发挥,可惜了。”
“还请赐教。”“嗯,那我就直言了。”
两人再次在练武场上切磋,这次是为了让秦王更好地发挥体内力量,这是核心,而非仅限于力量无法释放的状态。
在这种氛围下,感觉的确不错,很自然。这种精神状态让人欣喜,也是一次难得的启发。不同的精神,带来不同的益处,值得深入理解。力量只有释放出来,才能产生影响力。
...
第90章 醒悟之心
关于荆轲之事,迅速传遍天下。
燕太子丹很快得知,脸色难看至极。他的朋友难以置信,荆轲为人忠诚,绝无叛变可能,除非有无法言喻的苦衷。
燕国的有志之士也感到困惑,荆轲名声在外,他们自然知晓。为查清 ,他们决定深入秦国调查。然而,在踏入赵国故地时,他们就察觉到异样。
进入秦国境内,更是让他们惊讶,这是一个怎样的大秦?人们笑容满面,衣着鲜亮,还有富余钱财。修缮房屋、娶妻嫁女,都显得庄重而有序。更有自家的土地耕种,没有过去的艰辛,反而洋溢着喜悦。
“老伯,你们辛勤劳作,收获不多,为何还如此开心?”一位陌生人问道。
继续阅读!
“外人有所不知,我们的大王是个好君主,他的法令对我们大有裨益。官府只征收三成的粮食税,没有其他苛捐杂税,你说是不是好事?”
“不会吧,这么少?”
“是的,但多余的粮食不能卖给他人,只能卖给朝廷。朝廷按市场价格收购,不会亏待我们。”
...
询问至此,答案已然显现,他们有田耕、有粮食、有衣物、有居所,甚至还有盈余。这样繁荣的景象,不正是他们内心所渴望的画面吗?天哪,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简直难以置信。
这种显着的变化确实值得提及,不容忽视的是,它确实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切实的感受。
相信其中的不同,确实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事实,包括压力之类的因素。面对这一切,任何人都无法视而不见。
对于一个刺客荆轲来说,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他极为关注的,否则他也不会应允燕太子丹出山。然而,眼前的景象显然有所不同。当他们亲眼目睹时,无不望而却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想和想法,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