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人也为嘉卉准备些驱寒的东西,别让孩子染了风寒。”
见太后一点没注意到自己说的重点,宜修只能说得更直白,她提醒说,“皇额娘可见过嘉卉那孩子了?”
太后回忆了一下,高兴地说,“见过了,柔则一回京,哀家就让她带着嘉卉来认人,那孩子继承了柔则的好相貌,若不是提前知道,哀家都以为是小时候的柔则呢!”
宜修感慨说,“是啊,嘉卉跟姐姐长得十成十的相似,也不知道要便宜哪家儿郎了!儿媳这个做姨母的,可要好好给嘉卉把关。”然后又说,“或许是因为在边关长大的缘故,嘉卉骨子里有一股子坚韧,真是让人喜欢,也就是年龄不合适,不然儿媳一定要聘为咱们家的儿媳。”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意,太后本来的好心情瞬间消失不见了,她本来以为当年柔则勾引皇帝的事情已经随着柔则嫁人结束了,直到她见到了化妆之后跟柔则有五分相似的林濯音。
林濯音在永和宫住了半年,如果她真的跟柔则那么相似,太后是绝不会让林濯音活着离开永和宫去雍亲王府的。
但就是那么‘巧’,进了府的林濯音就变成了现在的样貌,也就是这样的打扮,才让太后明白林濯音被大儿子选择的原因,跟柔则一模一样的鼻子和后天画成的远山黛。
尤其是远山黛,要不是太后见了林濯音,去调查了柔则,她这个做姑母的都不知道柔则喜欢远山黛,皇帝又是从什么时候关注的柔则呢?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放弃柔则。
这太后不由庆幸,幸好柔则后来跟着郑小将军去了边关,不然后来会发生什么真是不好说。可现在听了宜修的话,太后忽然意识到,若是皇帝一直对柔则心怀执念,四十二岁的柔则如今肯定不能入宫,又有谁能比嘉卉更能作为柔则的替代品呢?
康熙晚年依旧在祸害十四五岁的娇嫩小姑娘,太后那时候没觉得什么,可若是放在了自己身上,太后想一想都觉得受不了。尤其,宜修地位稳固,若是将皇后的外甥女纳进宫算什么呢?
从甄嬛传开始暴富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