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沈莹指标和东方红一号(1 / 3)

1946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重工业进入快车道,同时全国开始了经济大普查工作。

作为工业部门的主官,沈莹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招募了三千五百名在校或毕业的大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对于全国的工业产品在各地的价格和销量做了一次全面社会调查。

这些大学生按照打印好的表格,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乡村,走入城镇,调查每一个小店,每一个集贸市场的工业产品物价,以及抽样店铺统计7日的客流和销量。

这三千五百名大学生,每三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组建了1166个调查小组,深入城镇和乡村,共调查了三百七十个城镇,三千七百个行政村。

这一次汇总,在大学生里反响巨大,他们很多人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对中国农村并不了解。这一次走访,让他们打开了一扇门,能够看到这个国家最基础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

两个月的调查活动,学生们不但汇总了工业产品数据,甚至自发开始统计了各地农业产品的价格,以及各个行政区块的农户基本收入。

四六年九月初,第一份大学生调查报告在各个省级工业部门汇总,十月第一批录入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和资料,正式呈递工业部和中央。

1166份报告,学生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数据为导向,以数据为依托,将一份中国经济的画卷在所有人面前徐徐铺开。

老人们看到这1166份报告,非常高兴,他们说,“大学生走入乡间,用笔记录中国农户的生活,用数据展现中国最真实的面貌,这值得鼓励,也值得推广,这应该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一环,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也有其他部门的部长在开会中说道,“我们应该向工业部门学习,要让这些实地调查报告,带回更多属于我们部门的数据,数据是一把尺子,可以衡量我们工作的得失!”

11月上旬,工业部在沈莹的主持的工业数据研讨大会上,老人们和来自全国的三千多位工业部门的干部,认真听取了各项数据汇总。

沈莹在这一次会议的发言中,第一次提出了,数据治政的观点。

她的一段发言如下:“在这份报告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向我们展现了中国真实的面貌,还有很多地方的物价偏高,老百姓的生活不易。我在这里提出一个全新的指数,我称之为“民生指数”,我们工业部门讨论了很久,这个指数应该涵盖一下四个最基本范围:

其一,就劳动力的劳动效率而言,我们将建立起“农机指数”,主要是通过农具的销售,通过调查各行政村拥有的劳动工具数量,人口总数,粮食和物资产出,三者的比值来衡量农业生产力。一个地方的管理工作,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字的增率,进行量化分析!

其二,随着农机指数的变化,农业产品和物资出产的数据应该联动变化,老百姓的蛋白质摄入量,也应该有所变化,在这里我们提出第二个指数“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以此来衡量工业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各地执行效率。

第三,在满足基本蛋白质摄入,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老百姓的生活应该持续改善,我们还将通过家用五金制品,电器,建筑和装饰材料的数据,建立第三个数据,我们称之为“小康指数”。

第四,老百姓如果生活变好了,那么就会在银行存款,我们将导入计算机系统,统计每个城市居民账户的“家庭增加值”的平均数,真实了解每个居民家庭存款增加水平。

这四个指标,将所谓基础数据,每半年一次,汇报中央!同时,各个城市,都会收到环比和同比,相互之间会看到各个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对比。

我们会利用计算机系统,提供起点一致的临近行政管理机构对比数字,希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