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放血(3 / 4)

接到了指令,“命令你部,在棉兰老岛和美军形成军事对峙,首先不能让美军打进来。一旦美军暂停进攻,你们要去捅一捅美军,让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兴趣。”

指挥部在杨植霖的建议下,后来还补充了一份命令,“要借这个机会,进行游击战,彻底打趴所有支持美国的政治家族,对付这些人,不用留手,要快准狠,要动摇美军在当地的统治根基。要逼得这群人,要么离开,要么成为我们的眼线,要么就去死,没有其他路可走!”

同时,潜艇部队总是在东日本和菲律宾群岛之间游弋,时不时打掉一条美国的货轮,一次性往往就攻击两到三条运输船,看上去数量不是很大,但持续给美国海军的补给舰队放血的同时,也在给潜艇部队实战练兵。

仲文骢作为未来者,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中国航空业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改革之路。他深知这一领域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仲文骢果断决定成立五个专门的航空研究所,以集中力量攻克不同方面的技术难题。其中,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被委以重任,这里将汇聚一批顶尖的科研人才,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他们将夜以继日地钻研创新,力求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为国产航空器提供强大而可靠的动力源。

与此同时,位于西南地区的成都市和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各自承担起了至关重要的使命。两地的研究所将联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先进战斗机的研发项目。这些科研人员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市成为了大型民用客机研发的主战场。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将齐心协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设计理念到工程实践等各个环节精心打磨,努力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舒适且性能卓越的大飞机,从而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并提升我国在全球航空市场中的竞争力。

肖劲松对于装甲部队的发展最为了解,经过一系列复杂而严谨的程序后,终于成功地正式转入了重型装备部。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意味着他即将肩负起更为重大且艰巨的责任与使命。

在转入新部门不久后,肖劲松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首先选定了沈阳和包头这两座工业底蕴深厚、技术实力强大的城市,并在此分别成立了两个装甲武器研发中心。这两个中心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汇聚于此。

继续阅读

肖劲松深知,要想推动国内装甲武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团队。为此,他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指导;同时积极鼓励团队成员之间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未来地面重型装备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逐步就绪,肖劲松决定正式启动国内新一代地面主战武器的招标工作。这项工作意义非凡,不仅关系到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更代表着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迈向更高台阶的决心与信心。此次招标旨在寻找具备先进技术理念和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或机构,参与 59 坦克之后新型号的研发与制造项目。这个新项目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梦想,肖劲松深知自己所承担的压力之大,但他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黄老在武汉,山东,长海和广州成立了四个海军装备研究所,分别面向潜艇,军舰,货轮和海洋平台(包括海洋养殖,填岛造陆和海洋钻井平台。)的多种海洋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