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鞘、戈林立,一副森严气派。
惠施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亲自迎接庄子入府:“老友,汝亦前来贺吾为相乎?”
老朋友,你也是来祝贺我担任相国的吗?
惠施一出口,就预设了庄子此行的目的,更将其想要担任相国的路给堵死了。
庄子看了惠施这些小儿科的表演,十分可笑,他不苟言笑地开始反驳:
“ 南 方 有 鸟 , 其名为鹓鶵(yuānchú), 子知之乎?”
庄子抛出这个话题,既在考较惠施的学识,也在将惠施往坑里带。
“鹓鶵”这个词,是首先出现在《庄子》一书中的,后人解释为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就是说,“鹓鶵”这个词,极有可能是庄子独创的。
惠施不可能知道“鹓鶵”是什么东西,如果他强行说知道,庄子就会请他来解释一下;
关键惠施也不是这样的人,在学术上面,他向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如果他说不知道,那么只好任由庄子继续往下说,掌握话语的主动权。
惠施硬着头皮道:“不知。”
庄子心说:不知道就好办了。
他继续说道:“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话的意思是: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它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通过这一段的描写,突显了鹓鶵这种鸟的高洁与风骨。
庄子话锋一转:“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鸱,猫头鹰。)
当鹓鶵在天空翱翔之时,地上正好有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看到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恐吓我吗?
庄子就是这么毒舌!
将自己比作高洁的鹓鶵,而将惠施比作猫头鹰。在惠施眼中无比高贵的相信,就是庄子眼中的死老鼠!
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讲故事,打比方,是战国辩论的常用手法。庄子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清高,讽刺了惠施的偏狭与猜忌。
惠施闻言哈哈大笑,命人撤去了仪仗和铺张的布置,恢复了当初老友的状态,与庄子彻底长谈,抵足而眠。
是夜,仆人看到二人高窗剪影,激辩声声,时而高谈阔论,时而窃窃私语,不知不觉,天色大亮。
庄子始终不能说服惠施,惠施也不能影响庄子,次日一早,惠施轻车简从,亲自送庄子汴水码头,目送老友离开。
若干年后,惠子先庄子而逝,庄子自此不再与人说话,因为当世之人,再也没有人值得庄子开口了。
庄子闭口不言之后,埋头着书,惠施的好多思想都是通过《庄子》这本书流传了下来。
史载:“惠子卒而庄深瞑不言,见世莫可与语也。”
庄惠之交,是那种一辈子都在争论诘难、相爱相杀,但内心却彼此欣赏、惺惺相惜的人。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