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迹。
“看来朔方郡守是真急了。”邓高展开朔方郡守的亲笔信,仔细阅读起来。
读完信后,邓高提笔写下了回信。
-不才邓高拜上朔方郡守大人:
久疏问候,甚是想念。
今收到您的来信,倍感荣幸。
您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深受并州士人敬仰,今日收到您的亲笔信,邓某深感荣幸之至。
……(中略)……
我曾多次向刺史大人建议,将驻扎在虎牢关的精锐部队调往北方边境,加强防御,但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直到北匈奴残部死灰复燃,再次兴风作浪,刺史大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他派吕布吕奉先将军前往北方抵御胡人,但只给了他一千老兵。
刺史大人不愿调动虎牢关的精锐部队,为了确保朔方的安全,我们只能想办法将吕将军留在那里。
以刺史大人的性格,难保不会将吕将军调往别处,不如趁此机会,推举他为孝廉,担任代县县尉一职。
目前,北地郡的云中、定襄两郡都在打探吕将军的消息,就连饱受乌桓骑兵侵扰的雁门郡守,也向我表达了想要招揽吕将军的想法。
……(后略)……
祝安好!
邓高敬上。
孝廉,是汉朝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由郡守推举人才,再由朝廷任命官职。
至于孝顺父母、品德高尚之类的标准,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实际上,被推举的人大多是郡守的子弟、亲属,或者那些花钱买官的人。
被推举为孝廉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官职。但如今,这套制度早已名存实亡,谁能得到官职,完全取决于谁给的钱多。
因此,孝廉制度也成了郡守敛财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吕布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可能走孝廉这条路。
但邓高却想利用并州边境各郡的困境,为吕布谋取一官半职。
“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邓高放下毛笔,长叹一声。
“唉!”
“那位曾经英明果断的少年英雄,如今怎么变成了一个昏庸无能、嫉贤妒能的老糊涂?”邓高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他所说的少年英雄,正是并州刺史丁原。
刺史府,丁原的房间里,气氛却与邓高那里截然不同。
一名亲兵跪在丁原面前,他是丁原的心腹之一,奉命外出打探消息。
“百姓们都在称赞吕布?”丁原听完亲兵的汇报,脸色铁青,再次确认道。
继续阅读
“是的,刺史大人。据说,九原郡的一个村庄甚至为吕布将军修建了生祠。”亲兵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为一个活人修建生祠?”丁原的语气中充满了 disbelief。
“是的,而且,生祠旁边还立了一块石碑,虽然不算高大,但也算用心良苦了。”亲兵补充道。
“还有呢?”丁原强压着怒火问道。
“这个……”亲兵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但说无妨。”丁原强忍着怒火说道。
“百姓们都说,丁刺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丁刺史年老体衰,幸好还有吕布将军,我们才能安心……”亲兵说完,忐忑不安地看着丁原,生怕他勃然大怒。
丁原原本就对吕布心存忌惮,如今听到百姓们都在传颂吕布的功绩,而自己却被说成老迈无能,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岂有此理!”丁原一把抓起桌上的砚台,狠狠地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但他依然不解气,又抓起毛笔扔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