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修行耗资巨大,供养一个普通武者的修行耗费的资粮,都足以养活数百贫民的性命,
于半山寺而言,这样的武道在他们心中的意义远没有那救人重要,
少一人练武,多渡数百百姓,无需任何犹豫,
以他人的鲜血为己身基石,这样的武道,半山寺的僧人不愿去修。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半山城,城中广场,庄严而又温和的讲经声在广场之上响起。
一座规模浩大,档次极高的高台被数不清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或是自身独行,或是三三两两,或是同家人一起,
或是虔诚礼佛,或是充满欲望,或是渴求美好,或是指望不劳而获,
有诚心为家人祈福者,有渴求功业者,有欲洗轻罪孽者,亦有那意欲行不义之事者,
但更多的还是那家里长,家里短,多是渴望佛陀保佑,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不一定向善,甚至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但也绝非什么大恶之徒。
人心难明,凡此种种,尽是人性,
活在欲望的世界中,尽善尽美的人本就不可能存在,
那藏于人心最深处,最为难堪的一面,只要不去伤害他人,也就没有必要将其暴露在阳光下的必要。
高台之上,盘坐于金莲之上的悟心一边讲法,一边望着这围在他身侧的芸芸众生,
继续阅读
时至今日,往昔的种种困惑他心里也渐渐有了答案,不再偏执于一定要如何,而是学会了如何坦然的接受这个世界,如何在这算不上美好的世道中去做些真正意义上能帮助他人的事情。
脱离苦海,解救众生之道,悟心并未找到答案,也放弃了继续追寻的想法,
亦或者说,在现在的悟心看来,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答案,
那书中的美好佛国永远都不可能存在于现世之中,亦不是他们真正要去追求的东西,
只要人尚且是人,仍保留着属于人的天性,这个问题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解决。
悟心觉得,自己真正要做的,从来都不是去追求那缥缈虚幻的佛国,而是一点一点的去改变自己身边的一切,
接受人性中不美好的一面,并以此为基础去引导他人向善,用最大的努力去让更多的人有活下来的机会,让他们在最为需要的时候得到该有的帮助,
在人生的岔路口,将温暖递上,将冷漠驱逐,
那看似不起眼的温暖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唯有当事者才能知道,他人那微不足道的关心,或是一次不起眼的嘲讽,对他们的一生会造成怎样重大的影响。
而这,便是悟心如今追求的道理。
佛门的圣僧渡不了世间的芸芸众生,但却可以尽可能多的去渡身边的人。
脚踏实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想着想着,一丝涟漪在悟心的心湖荡起,
反应到外界,以悟心讲法的高台为中心,
地涌金莲,佛国横空,金色的佛光照在半山城的每一个角落,唤醒着人心中的美好。
所过之处,诸邪避退,痛苦不在,
平静而又威严的声音在天地之间回荡,声音不大,却直击心灵,让所有人都沉浸其中。
许久许久,日落西斜,金莲坠入群山之间,天空之中的佛国虚影也随之消失不见,
留下的是那拜倒的人群,是那愈发虔诚的信仰。
恍恍惚惚之中,悟心的嘴角勾起,目光愈发平静,心头荡起的涟漪也被回忆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