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梁上众生》(2 / 3)

在高空中作业,在钢梁上走动,在悬臂上操作,悠游自得地坐在钢梁上休息,抽烟,和工友们闲聊生活。他们没有保险,没有安全绳,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甚至连安全帽都不戴,每日里就这样辛苦劳动,兴建起一座座摩天大楼。这就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缩影,美国大建设时代的工人群像。他们的生活环境极端恶劣,工作条件无比危险,亟待公众关注并且加以改进。

于是就有了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影像,它出自美国记者兼摄影师查理斯-艾贝特斯(Charles Ebbets)之手。这是查理斯-艾贝特斯在1932年纽约洛克菲勒大厦建造期间现场拍摄的一组真实的照片,这批摄影后来被他统一称为《Men on a girder》(或者叫做《Lunch Atop a Skyscraper》,中文翻译就是“梁上众生”)。弗格森得到的这一幅照片就是整个系列中的代表作,也是最为出色的一张。这幅《梁上众生》作品也译作《曼哈顿的午餐时间》、《建造曼哈顿的工人们》,真实记录了这样的一个特殊片段。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之下,11名建筑工人在超过百米的高空中停留,在伸出空中宽不到一米的钢梁上休憩。他们完全无惧危险,泰然自若地享受午餐,度过难得的闲暇时光。他们或者坐着抽烟,或者看报纸,或者在闲聊,或者凝望远方……在进入镜头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显得神情轻松,充满了自信与勇敢。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查理斯-艾贝特斯是美国着名记者,一直坚持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他的拍摄意图并不是为了体现工人们的勇敢无畏,而是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1920至1935年间,美国经济大发展的黄金岁月,纽约新建了一大批摩天大楼。这本来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和承建商唯利是图,根本不顾工人死活,对在高楼上施工的工人毫无保护措施,对出现的各种工伤与死亡事件也没有进行妥善的赔偿安抚。当时的美国企业主特别是建筑业老板压榨和攫取这种“带血的利润”,种种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建筑业极端危险的工作条件和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很快就被有社会良知与正义感的记者关注,随即变成整个社会批评的话题。查理斯-艾贝特斯拍摄这些照片,真实反映了现场施工的危险,批判了施工安全措施的缺失,暴露社会对施工安全的冷漠,全面展现了建筑工人极端危险的工作环境和无比艰苦的生活。

在1932年10月2日,国际先驱论坛报率先刊登了这一组照片,并且刊发了相关的文字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很多社会名人纷纷发言抨击,“让无数的建设工人置身于危险境地是不道德的”、“每一幢高楼大厦,要有多少冤魂游荡?”、“抵制建筑工人用生命建成的高楼大厦!”美国政府在压力之下,不得不迅速提升施工安全标准,对工人安全进行保护,对工作环境也进行有效的提升。建筑工会和保险公司也积极介入,律师事务所与检察官则开始干预相关案件,美国对建筑工人的安全保障迅速改观。

自此以后,美国全国的工地上再没有了这种情景。这组照片的发表和后续的摄影展,以及后续的工人运动,加上美国社会机构的努力,将美国工人的安全权益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组照片也因此具备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是美国工人史上震撼人心的一幕,也是全世界建筑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后来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些照片展现出了的其它意义。毕竟,抛开沉重的历史背景,这些照片本身就极具视觉冲击力,并且也直接表达了工人阶级的勇敢精神和乐观态度,蕴含了更广泛的精神内涵。

这组照片洋溢了工人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的勇敢和无畏,对一切困难的蔑视,通过简单的构图直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