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 同时我国的南沙群岛和东沙群岛部分岛屿也有丰富的鸟粪资源。 甚至因此还曾被日本商人进行窃取贩卖。 (天幕公布出鸟粪岛屿分布图。) 后世也有部分国家靠着售卖海鸟粪便得以全民致富,不过等到鸟粪资源枯竭后,便失去了重要的财富来源,重新回归贫困。 除了海鸟粪便外,动物的骨头与磷灰石矿也是重要的磷肥来源。 将动物骨头经过蒸煮、干燥、粉碎等加工处理后得到骨粉。 骨粉中含有大量的磷酸钙,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磷肥来源。 磷灰石矿可以磨碎后直接使用于酸性土壤,不过,这样的肥效相对较低。 要提高磷灰石的使用率,则需要经过与硫酸发生反应,使磷灰石中的磷转化为水溶性的磷酸盐,从而得到各种水溶性磷肥和磷酸盐产品,过程稍有些复杂。 (天幕公布出磷灰石矿的分布图。) 使用磷肥的水稻增产率约为5%-20%,数值差异与土地含磷量相关。 小麦对磷肥的需求较高,土壤过份缺磷会使产量下降20%-30%左右。 每生产1000公斤稻谷,所需吸收的磷肥约为20 - 30公斤。 每生产1000公斤小麦籽粒,所需吸收的磷肥约为10 - 15公斤。 而第三种钾肥,也是中国极为紧缺的一种肥料。 中国有约百分之五十六的耕地需要补钾。 总体上越是平原耕地,缺钾就越严重。 就是因为中国连续不断长达数千年的耕种历史,使得土地的肥力被严重透支。 除了近现代因为工业能力的提升,使得北大荒的黑土地和新疆土地得以开发利用外,其余多数自古以来的耕地都严重缺钾。 钾在植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理过程。 缺钾时作物生长速度减慢,叶片焦枯、卷曲、根系减少。 使得抗灾害能力与产量严重下降。 而中国之所以缺钾。 一个是因为天然便于获取的钾肥稀少,只有草木灰这一种,含钾量一般在6% - 12%左右。 而植物生长所需钾元素,比前两种植物所需的氮、磷元素要多得多。 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的钾在20 - 45千克。 每生产1000千克小麦籽粒,需钾3 0- 50千克。 如此真正要满足作物所需的钾元素,仅靠草木灰提供钾,需要的草木灰量便极大。 而草木灰本身又呈碱性。 正常使用适量草木灰时,土壤自身的缓冲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酸碱平衡。 但如果大量使用草木灰,超出了土壤缓冲能力,土壤的ph值就会逐渐升高,导致土壤碱性化,进而影响作物不利于生长。 如此,真正要解决中国缺钾的问题,便只有从钾肥矿入手。 可偏偏中国的可开采钾矿,仅占全世界钾矿的百分之五,比中国的耕地占比还要少。 且这仅有的百分之五钾肥矿,还分布在新疆罗布泊、青海柴达木盆地、西藏藏北盐湖区。 荒漠、戈壁、高原雪山。 这三个地区的自然气候与地形,一个比一个恶劣,哪怕在后世工业科技发达的时代,他们的开发和运输难度依然犹如登天。 这便是中国缺钾的第二个原因。
第143章 氮磷钾化肥(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