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二个受害者》(8 / 11)

田淑芳 作者田淑芳 7172 字 3个月前

”苏骏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会议室短暂的沉默。他站在白板前,手中的笔迅速地写下几个关键的词汇,那龙飞凤舞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急切与坚定。“不只是表面的利益冲突,还要考虑到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和社会背景。”

同事们纷纷点头,眼中流露出对新观点的思考。一位年轻的警员忍不住问道:“苏队,那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苏骏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自信又带着鼓励,转身面向大家,开始详细地阐述他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对嫌疑人的成长经历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过去可能遭受的重大事件。这些因素往往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想象一下,一个在充满暴力和冷漠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理可能会留下怎样的阴影?又或者一个在学校长期遭受欺凌的人,会不会因此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苏骏的话语让同事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顿了顿,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其次,我们要分析当前的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的潜在影响,比如经济压力、社会舆论等。也许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会因素,正是触发犯罪的导火索。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有些人可能因为失业、债务等问题陷入绝境,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外部因素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冲击。”

同事们一边听,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在与苏骏的思路一同前行。苏骏接着说:“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犯罪现场的细节。每一个物品的摆放、每一处痕迹的分布,都可能隐藏着凶手的心理状态和作案过程。一个被打乱的书架,可能意味着凶手在寻找什么;一个破碎的杯子,也许是激烈冲突的见证。我们要用更敏锐的洞察力去解读这些无声的语言。”

讨论持续了很久,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建议。有的同事认为资源有限,全面调查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同事则担心社会环境的分析过于复杂,难以准确把握。苏骏耐心地一一解答,不断完善着这个新的侦查思路。他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获取更多关于嫌疑人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社会环境的影响趋势。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苏骏的话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决定按照这个方向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当会议结束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仿佛看到了破案的曙光透过层层迷雾,逐渐照亮前方的道路。

苏骏在训练场上指导新警员的训练,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仿佛要将一切都烤焦。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闷热得让人几乎无法呼吸。然而,苏骏的神情却比这烈日还要严肃认真,他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每一位新警员的动作。

新警员们整齐地排列着,汗水从他们的额头不断滑落,浸湿了衣领,但他们的目光依然坚定,紧紧地盯着苏骏的每一个动作示范。苏骏大声喊道:“注意姿势,动作要标准,力度要到位!”他亲自示范着擒拿的动作,身姿矫健,动作干脆利落,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力量和威严。

“在执行任务时,反应速度至关重要。”苏骏大声说道,同时迅速地做出一个闪避和反击的动作,“必须在瞬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否则就会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他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充满了力量和威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走到一位新警员面前,纠正着他的姿势:“手臂再用力一点,脚步要稳,要有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新警员按照他的指导调整着,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决心。苏骏拍了拍他的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