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来“中街冰点”吃冷饮,而且每次必点“半液体”。
一会儿就要走了,这是此行的“最后一顿”中街冷饮了,这回妈妈一下点了两杯“半液体”,说跟我一人一杯。
可是妈妈很快吃完了自己那杯,然后就开始吃我这杯。
虽然我很乐于分享,可是当遇到非常爱吃的东西也还是挺“护食”的,马上向妈妈提出了“抗议”:“妈妈,您怎么吃我的?!”
妈妈居然非常平淡地说:“我是怕你吃太多凉的会吃坏肚子,所以帮你吃一点,你看我多辛苦呀!”
妈妈这“说辞”,简直让我“无力反驳”,只好加快速度多“抢”几口冷饮吃……
--------------------
第2280天(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汪氏炒面
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北京了,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回想在东北的七天旅程,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东北菜”了。
“得莫利鱼”、大拉皮、锅包肉、小鸡炖蘑菇、烧烤、熏肉大饼,还有“哈红肠”和“大列巴”,还有“马迭尔”和“中街冰点”。
好吃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以前去南方旅行的时候,每当吃饭我总觉得没有自己爱吃的东西,最后只好靠蛋炒饭“充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次去东北,我觉得每顿饭都有自己爱吃的东西,“去特色餐馆吃饭”都成了旅程中必不可少的“行程”。
在长春吃烧烤的时候,妈妈点了一个叫做“炒方便面”的主食,方便面谁都吃过,可是炒着吃的做法还真是挺新鲜,我和妈妈都没试过。
尝过之后才发现,这方便面炒着吃居然还很好吃,我和妈妈都爱吃。
后来妈妈为了再吃到炒方便面,还专门在“大众点评”上查过专门做炒方便面的餐馆,得以又一次“大饱口福”。
后来在沈阳的时候,爸爸在酒店楼下的路边摊也发现了卖炒方便面的摊位,看来这炒方便面的吃法在东北还是非常流行的。
回到北京,妈妈依然对那个味道“念念不忘”,于是决定自己“研究”一下炒方便面的做法。
今天妈妈特意出去买了她认为最适合做炒方便面的“辛拉面”,回家以后就一头“钻进”了厨房,忙活起来。
我觉得非常好奇,因为我几乎从来没见过妈妈进厨房,很想看看妈妈在厨房里做饭会是个什么情形。
爸爸和奶奶也在厨房,奶奶帮忙切菜,爸爸在旁边打下手,妈妈拿着锅铲在炒配料,妈妈做个饭都能有这么大的“阵势”,真够“气派”的。
过了一会儿“汪大厨”一边吆喝着一边端着她的“作品”出来了。
把刚出锅的炒方便面放在餐桌上,都来不及坐下,站着就吃了两大口,然后就开始对自己的厨艺赞不绝口。
我看着眼馋,也凑过来看,被妈妈“邀请”赶紧尝两口,我吃过之后觉得还好,可是我表示“跟饭馆里做的味道不太一样”。
妈妈正在兴头上,被我这么一说有点不高兴了,说“以后不给你做了”。
我赶紧“圆场”,说“再怎么做也不可能跟真正的大厨做得一样”、“其实已经够好吃的了”,妈妈这才又开心了。
爸爸提醒我“赞美别人的时候可以说得夸张一点”。
妈妈不理我和爸爸了,只顾着拍照发朋友圈,还给自己炒的方便面起了个名字,叫做“汪氏炒面”。
大家纷纷留言表示“卖相不错”,妈妈更加开心了,表示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做。
爱做饭的人往往容易因为受到“食客”的肯定而感到满足,从而更有烹饪的动力,看来“汪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