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例类似的做法,但也是封建时代几乎据为己有的了,就因为这个,他被骂了上千年,只要沾上黄河改道的问题,致使水患肆虐,谁都不能被落下耻辱柱的。
而且除此之外,要让黄河改道,那是何等浩大的工程,昔日秦始皇时期征发百姓前往北方筑长城,御匈奴就已经被钉在历史的暴君耻辱柱上了。
而想要黄河改道,没有几十万的民夫徭役是做不到的。
这可是波及天下的苦役啊,这种滥用民力且很容易造成不当结果的事情,言官御史们必须立刻阻止,连头都不能让它开。
“皇上,黄河改道,历经三朝而不可为,需三思此事啊!”
老太师韩忠彦脑袋上都冒汗了,宋徽宗要是真让奸臣们放手去干这件事情,保不齐可就真亡国了!
黄河的情况还有改道,他是亲历者。
北宋时期,黄河平均每2.4年就有一次大的决口,北宋中后期治黄问题与当时的松辽对峙、朝庭纷争交织在一起,使黄河治理和防洪受多种因素掣肘。
庆历八年,黄河在澶州商胡改道北流。在此后的约40年间,围绕着任由黄河北流还是恢复故道这一问题,上自皇帝,下至群臣都卷入了一场无休无止的争论,期间还强行过三次大规模的黄河改道工程,强制黄河恢复东流。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每一次挽河东流都以不久便发生大决口而告终,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带来巨大的洪水灾害。最后,黄河仍然复归改道后的北流路线。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北宋君臣上下都一致认为是不可为的。
不是没有一个皇帝没有魄力去开工,而是根本无法完成,这是一个死命题!
在封建时代,大江大河这种强行改道而造成的泽国千里,洪水横行的那种情况谁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
在古代,能抗的“洪”,其实都不大。
真正大的洪水,没人挡得住,只能跑,这种磅礴的水力即便是在后世也没有人能够阻挡得了。
而黄河这样的大河,几乎是滋养中原的母亲河,要是被强行改道,一旦爆发洪水,能够造成的水患水量无法估计,沿途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沿途各省路,几乎无一幸免。
就会造成半天下洪水肆虐,像当年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情况!
可大禹治水用了多少年?宋朝还在内忧外患之中,能够有把握摆平这肆虐的黄河吗?
到时候洪水肆虐,耕地被冲坏,庄稼被淹没,水源被污染,万里皆泽国,颗粒无收,受灾百姓吃不上饭,易子而食,居无定所,瘟疫横行,怎么办?
海他们这些灾民只能开始逃荒,躲避到其他没有洪水的地方去,可是大量的灾民涌入外地,没有受灾的地方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应付这些情况,所供应的物资不足以救济灾民,根本承接不了海量的灾民涌入时,只怕当地也成灾区了。
况且,未受灾的地区在灾民涌入后,因为生存利益的冲突,灾民为了活命还有什么不敢干?当地百姓的粮食和官仓府库会被被抢劫,社会秩序被破坏,原本安居乐业的非灾区百姓,在这种浪潮席卷之下,也就变成了新的灾民,越来越多的灾民变成了饥民,怎么办?
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就崩溃了!
历史上这都是有先例的,比如两晋时期,因关中与汉中大乱,朝廷叫饥民入川就食,结果就导致了本地人与灾民利益不合,最终灾民揭竿而起,成立了成汉政权。
而真到了那一步,宋朝也不会例外啊,到时候大量的饥民为了活下去开始揭竿而起,打家劫舍,啸聚山林,各地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农民大起义可就要再次上演了!
老太师韩忠彦几乎都不敢再往下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