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库赛尔街24号(3 / 4)

达布达佩斯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布达佩斯的局势有了些许缓和,弗朗茨和匈牙利方面都有了妥协的意愿。但最终是否真能合并为二元制奥匈帝国,仍需要大量谈判敲定后续细节。

比如哪些由匈牙利自主决定,哪些必须统一管理,议会是合并后统一在维也纳召开,还是轮流在两国首都召开。还有国债负担比例、税收、内外关税、外交、军事等等,都需要慢慢谈。

在弗朗茨看来,吞下匈牙利势在必行,只要给足甜头,布达佩斯方面还是乐于签字的。但在匈牙利方面,即使到了六月,议会内部仍然分成了由德阿克、安德拉希和流亡在外的科苏特所代表的三股力量。

两国宫廷参事德阿克坚定地站在贵族地主阶级这一边,希望两国合并。

安德拉希则是受到了伊丽莎白的影响,在谈判后期抽身了出去,成了中立派。不管最后他脚下这片土地属于奥地利、匈牙利还是奥匈帝国,他都会尽己所能管好它。

而散落在广大匈牙利人民内部的自由派,似乎成了阻挠奥匈合并的最后绊脚石。

他们坚持自主独立,尤其在48年领袖科苏特在流亡地意大利那不勒斯发表给德阿克的公开信后,沉寂许久的独立声浪愈发高涨起来。

德阿克和贵族地主阶级自然不会同意科苏特所在自由派的观点,在经过两个多月漫长的激烈辩论后,匈牙利议会绝大多数人投票赞成妥协条款,同意奥匈两国合并。

德阿克在国会议会上拿着科苏特的公开信,这样解释道:

“科苏特的做法即使有成功的希望,也只是万不得已时才能采取的手段。如果遇到任何问题都选择用武力和叛乱来解决,就太过肤浅了。

奥地利刚打了场不那么难看的翻身仗,比起20年前的他们更难对付。而我们麾下只是些没多少斗志的散兵游勇,连正经战场都没上过。

两相对比,结果再明显不过。

我们身处一个毫无把握却又处处充满机遇的年代,民族利益矛盾的顶点。我不希望自己的民族站在历史的拐角处,静静地等待着令人怀疑的未来忽然有一天砸在自己的脑门上。

我不希望这样!

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无法靠等待来获得的。

也许它就在前方等着我们,需要我们自己上前走几步就能够着它。也许它在将来的某一天确实会来找我们,可真到了那时就太迟了。我们的民族力量、幸福、信任和希望正在一天天消亡,已经经不起太多的等待了。

因此,除了试着往前走几步,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1867年6月17日,匈牙利国会发布了奥地利皇家公告。

继续阅读

弗朗茨·约瑟夫将加冕为匈牙利国王,伊丽莎白则成为匈牙利王后,安德拉希伯爵被任命为匈牙利首相,一直主导奥匈两国合并的两国参事德阿克则辞去了所有官职。

唯一与历史不符的除了时间延后了四个月外,还有财政支出比例奥地利占60%,匈牙利占40%(原为7:3),这一比例会在十年后恢复到50%。匈牙利也需要向帝国缴纳赋税,比例会比其他行省低一些,但并不是没有。

其次,奥匈帝国虽然明面上有两个首都,但议会和内阁只有一个。法律可以有追加本地条款,但基本遵从奥地利的宪法。最关键的,匈牙利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正规部队。

除此之外,匈牙利的贵族们仍拥有其他自主权。

相比于历史上奥匈合并时奥地利的狼狈,此时的弗朗茨心情还算不错。也许是去年普奥战争的侥幸平局所带来的信心,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至少在他内心深处仍然留存着将匈牙利划归为奥地利治下一个省份的想法。

而这一想法的具体表现,则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