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符皇后:陛下,太子为何不喜(1 / 2)

皇宫之中,元熙帝刚刚午睡小憩起床不久,在宫女、内监的侍奉下缓缓更衣。

铜镜中倒映出的天子面容,略显几分憔悴,气色不佳,原本威严的双眸此刻也透露出些许疲惫。不时拿起手帕,轻轻咳嗽着。

长期以来,这位宵衣旰食的帝王,因着天气骤然转冷,竟是不小心小病了一场,咳嗽连连。

这消息一经传出,京城中的一众大小官员皆心思忐忑,生怕朝局因此生出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

好在,从宫中传来的消息说,天子只是咳嗽痰多,御体并无大碍。

元熙帝接见内阁几位阁老时,依旧神态自若,思维敏捷,处理政务有条不紊,官员们那颗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下

元熙帝在太医院太医的进言下,保证每日午睡一个时辰,此事颇得符皇后上心,她不辞辛劳,来回督促着,唯恐天子不听医嘱,影响龙体康复。

符皇后在暖阁的小几畔忙碌着,食盒中是御膳房精心熬制的冰糖雪梨粥。

这位芳姿艳丽的美妇,一身淡红色宫装长裙,身段儿丰腴有致,如瀑的青丝挽成峨髻,以金钗步摇固定,云鬓别着一朵淡黄色菊花,。

流云水袖挽起,露出一小截儿白若嫩藕的皓腕,肌肤如雪,细腻光滑。纤纤玉手拿起一个大汤匙,自汤碗中舀起米粥。

崇平帝刚刚洗罢脸,在宫女递来的毛巾上轻轻擦拭了几下,落座在一旁的椅子上。

看了一眼身旁的戴权,咳嗽了几声,声音略显沙哑地问道:“太子过来了?”

戴权脸上堆着讨好的笑,腰弯得极低,恭声道:“陛下,太子殿下在门外等候。”

元熙帝微微颔首,说道:“进来吧。”

“是,陛下。”戴权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多时,太子杨佑甫踏入殿中。“儿臣见过父皇,母后,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母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崇平帝微微抬手,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起来吧,佑儿。”

杨佑起身,整了整衣袖,回道:“谢父皇,儿臣听闻父皇操劳国事,感染风寒,特地过来看望。”

太子和楚王是元熙帝子嗣中最为年长的两个,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势力支持着。相比之下,元熙帝对楚王的果断有谋颇为满意,颇有当初未登基时自己的风范。当初刚称帝不久,为了安稳人心,元熙帝还是将皇后所出的杨佑册立为太子。

自周朝立国以来,并非嫡长子都能登基为皇,能者居之。元熙帝深知早早立下太子,一则容易令其玩忽懈怠,二则也易为诸子所嫉,酿成祸端。历朝历代,太子早定,却多有被废黜之事。

但既然已立下太子,只要太子不做傻事,元熙帝在有生之年会尽力为其扫平障碍。

杨佑向来宽厚待人,为人谦卑有礼,与忠顺王一同在内务府和宗人府管理皇家祭祀相关的事务,也时常负责接待外国使臣。

元熙帝回道:“佑儿有劳关心,不过小小风寒而已,过几日即可安好。倒是佑儿最近在国子监举行一场诗会,朕是有所耳闻啊。”

符皇后好看的眉毛微微皱起,心中顿时涌起一丝担忧,生怕太子此举惹得元熙帝不满,赶忙开口说道:“陛下,佑儿爱好诗词歌赋,国子监中人才辈出,切磋一下文艺,也让士子们体会一下皇恩浩荡,陛下厚爱士子。

其实元熙帝对太子的行为并无太多不满,太子借此提高名声,在士子中抬高自己的地位,巩固太子之位,这本无可厚非。只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有所分寸,不可过于张扬。

元熙帝说道:“国子监是大周人才汇聚之地,佑儿是该看一下有没有可造之才,为朕分忧。

杨佑心中一动,想到了王睿,打算拉拢他。王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