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仍是颇为紧迫,一直忙至凌晨四点方结束。
他坚信大多数画师应与他一般,与责编面谈好了文案和构图设计,归家后便连夜开始绘制,否则赶不及次日之审核,这真是个辛苦之行当。
通过飞鸽传书等方式谈文案是不被允许的,《武林周报》之面谈制度极为严格,不容变更,即便对当家画师亦是如此。
,希望能符合您的需求:
王阳明不喜京城之喧嚣,常居余姚,纵是如此,亦需每周赴京面圣,一来一回,大半日便消逝无踪,着实耗费时光。
然即便其心学大盛之后,仍需如此,毫无通融之可能。为节省时辰,王阳明一度欲迁居于京。
怎奈他已然成为余姚之招牌,当地官员与百姓又岂会让这招牌离去。故而,为挽留他,索性在其宅与驿站之间修筑了一条宽敞大道。
此事办得不知如何评说,既令人动容,又极具戏剧性,仿若传奇故事般虚幻,追随者为其偶像所做之事,诸多看来皆略显愚笨。
修筑大道耗费甚巨,倒不如购置一匹骏马,取名为“赤兔”,每周王阳明骑着它似疾风般进京面圣。
或许京城还能开辟一项游赏项目,每周定时观赏心学大师王阳明骑着赤兔由南向北而来。
写好策论的李逸飞发送至了大人的邮箱,明日早朝过后将会审阅,而后夜晚从书院归来就依照意见修改,再发去审核。
第二日清晨,李逸飞早早便来到了衙门,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李逸飞与其他学子不太相同,他此前从未涉足官场。
虽说出身平凡,但自幼便是才俊,一路科考中榜,生活从未如此窘迫过,甚至从未设想自己有一日会过上这般日子。
读了诸多典籍,不就是为了不趋炎附势,结果换了个环境还是得低头。
都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又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那他在当下的困境中,究竟是该坚守还是妥协?
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也言穷巷难出贤达,他现今的困窘,可否算作人生的珍贵财富、难得的磨砺机遇?
一段时日下来,他体悟了诸多令人纠结的人生哲理,最终的结论是该低头时就得低头,实则毫无选择。
生活的氛围已然全然不同,生命的意义也已被重新诠释,所谓的人生信条化作了一种极为缥缈的事物。
但如此的生活对他深刻理解所着的《治国方略》以及未来的《安邦之策》等作品颇有裨益,唯有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方能感同身受某种深意。
原本周二的上午衙门里的人就不会太多,今日又细雨纷纷,人就更少了,但也未至清冷。
李逸飞换上了官服,颇为合身,身姿显得挺拔,望着镜中的自己倒真有几分官员的模样。
他的职责并不繁杂,有百姓前来 ** ,于簿册中查询一番便能知晓状况,而后引领其至相应之处。
若是前来咨询政事的百姓,便引领至座位,而后为其记录。
需要留意的是莫让百姓损坏了文书,也别不小心冒犯了百姓。
若是不慎冒犯了百姓,得自掏腰包赔礼道歉,还可能面临罢官。
李逸飞在堂下做事,与一位年约四十的男子搭档,恭敬地称其为大哥。
这是大哥自己要求的:“叫我大哥就行,我的名字不好记。”
衙门里像李逸飞这般的临时官吏众多,来来往往极为频繁,大哥不想记他人之名,干脆也不让他人记住自己。
堂后有机密文书,年轻官吏不愿前来,年长的倒无所谓。
大哥身材魁梧,官服穿得紧绷绷的,但为人热忱,跟着他练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将事务熟练掌握了。
李逸飞认为安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