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灯花、烟花(3 / 4)

纸坐一个小时,他也坐不住。宋召华有办法,让他练字,宋召华十分嫌弃宋向文的字,每次看到宋向文写作业,都要看一眼,然后说出一句“哎呦你看看你这个字。”再炫耀着自己写的多么漂亮。从初六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四,田字方格本,被宋向文写满了一本,那些字都是他自己找的,爸爸好像在要求宋向文练字之后就忘了,不管他写没写写得好不好,每天磕着瓜子喝着茶水看电视,到点做饭等刘二姐下班回家吃。

这种日子真的是难熬,自己的家长在家,自己出门受限制,而且本来就无事可做,现在还要被迫在炕上趴着几个小时装模做样的学习,耳朵里是电视的声音,吵得宋向文心里直发毛,原来这就是上学,一点都没意思。好不容易能出门放放风了,几个伙伴也是被家长揽在家门内要求学习,“真没意思。”宋向文对着刘二姐说,“还不如上学呢。”学校里同龄人多,还能玩到一起去。

日子不会因为过它的人的主观感受而放慢了它奔跑的速度,正月十五悄然而至。这天,刘二姐厂子放假了,但是刘二姐既不用像过年那样收拾家里卫生擦窗户擦门,也不用着急忙慌的赶大集买东西,元宵节在农村过得比较奇怪,喜欢它的人会买来许许多多的烟花炮仗,而对它无感的人家就简简单单的炒两个菜吃一顿元宵。不过不管买不买烟花,每家都会放炮仗。宋向文家属于后者,从宋向文上小学一直到初中,他家里过正月十五的时候就没买过烟花,每年都是一支鞭。上了初中后宋向文和上大学的姐姐去赶集,姐姐在大学里面勤工俭学挣了些钱,才买了他们家第一个烟花。

刘二姐的正月十五很空闲,在上午骑着自行车上了趟大街,从大街上的喜事临蛋糕店门口买来了两斤科迪汤圆,这是蛋糕店专门为了元宵节进的货,都是开店,卖什么都是卖,有几块钱也得赶着挣。随后,刘二姐把冻在冰箱冷冻里面的肉拿出来,再把过年厂子发的没吃完的带鱼放到盆子里面化着,就等着晚上做饭就好。

大人们对元宵节的态度与宋向文截然不同,宋向文认为元宵节放的烟花满天都是,肯定是最大的一个节日,要不怎么可能在这一天放这么珍贵的烟花呢?今天过节,他早已经写完了作业,就放了个假,从早等到晚,盼着天马上黑下来。在宋向文的记忆中,只有有人家结婚和元宵节的时候才能看到烟花,有人结婚的时候放的烟花就那几个,完全没有元宵节晚上在马路牙子上看的气派。在这个时候的宋向文,盼望时间快点过去的心达到了高峰,电视里面的卡通人物也难以吸引他分毫。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元宵节的晚饭最好做了。”刘二姐在宋向文天刚黑下来的时候问起来时回答道,“就把元宵放在锅里一煮,鱼一炸,炒个菜,吃就行了,肯定管你吃的饱饱的。”宋向文看到刘二姐没准备晚饭,他开始担心自己上街看烟花回来的时候能不能吃上元宵。边盘算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等到第一个烟花升空,他就喊着爸爸上南面的大街上看烟花。

在宋向文的幻想进行时,一抹绿色红色相间的光照亮起一片天空,倏尔又回归平淡。莫非是看错了?又是一片光,有红、有绿、有蓝、有黄、有紫,烟花炸开四散形成一朵看不出什么品种的花,在天空中短暂的闪耀之后暗淡下去,下一个接踵而至,排队似的赶赴天空中的舞台,绽放自己几秒钟的生命。

“走,爸爸,上街。”宋向文扭了几下从炕上退下来,边退边看着窗外的烟花,待到烟花放完,转身去找大舅刘明给他的花灯,那是刘明从批发商那里进的,就在正月十五卖给孩子。一个小塑料杆子,一段连接一根绳子挂着一个塑料制成的小灯笼,里面是一个小灯泡,靠着塑料杆上的电子供电,推开开关,有淡黄色的光发出来,好看极了。“别人肯定没有这些东西,这个很贵,别人舍不得买,我的是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