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莱一家子过起了早上卖泥炉,其余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全部拿来做泥炉了。
因为徐莱有空间,做泥炉的黏土用完了,他们就去原来那个位置一次性挖很多黏土放空间。
这可比他们小区楼下那四个同行方便多了。
卖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小区内部的生意也差不多饱和了,徐莱他们就骑着电三轮将泥炉拉到其他小区门口甚至是其他街道去卖。
徐莱他们一家甚至在C市卖泥炉卖出名了。
俗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在徐莱他们家的泥炉生意做的如火如荼时,麻烦也找上门了。
“大家快来评评理啊,我们在这一家买的泥炉才用了几天就裂开了啊,这可是我们花了整整十工分买的啊,这不便宜啊!”
一时间,他们摊位四周聚集了好多来看热闹的人。
摊位的正前方,有五个撒泼耍赖的人都拿着个与他们家做工一样的泥炉在向围观的人展示。
在这极热天灾下,各种设施都还没有恢复,作为普通百姓,本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
既然这里有热闹可看,路过的人纷纷驻足,围在这里看热闹。
一时之间,本打算来挑选泥炉的客户,也都将手中的东西放下,加入了围观的队伍。
“我们可以看看泥炉吗?”
徐莱抬脚走到一脸愤愤的几人身边,伸手欲想将几人手中满是裂口的泥炉拿过来看看。
拿的时候,她还特意看了看那几人的表情。
“给,既然你要看,那就好好看看!”
这五人,有三女两男,看起来都是四五十岁的样子。
徐莱将这五人手中的泥炉接过来看了一遍后,就递给了徐老爷子他们。
徐莱边检查泥炉的时候边边偷偷看了看那五人的表情。
她发现了那五人并不惊慌。
“确实是我们家的泥炉!”
从徐老爷子做第一个样品泥炉开始,就习惯性的在泥炉底部侧边刻一个小小的双人旁,代表是他们徐家的产品。
如果不是他们自己人,一般外人很难发现这一特点的
当时徐莱发现了样品泥炉的特点后,还特意问了二叔公原因。
待二叔公解释了后,徐莱也坚持后面的泥炉也留下这个特点。
现在通过确定这五个泥炉确实是他们家的产品。
不过他们家做泥炉的材料里面添加了稻壳,这大大增加了泥炉的稳定性,能防止泥灶开裂。
这种方法做出来的泥炉会越烧越坚固,根本不会用几天就开裂。
徐莱记得在老家时二叔公做的一个泥炉可是用了好几年还是好好的。
想到这里,几人相互看了一眼,看来这是有人故意来找茬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猜到了这五个人的意图后,徐莱立即将每天售卖泥炉的册子拿出来,对着五人问道:“既然你们说这是从我家买的泥炉,请问你们什么时候买的?名字是什么?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徐莱故意加大了声音,对着围观看热闹的人的面弄清楚。
拿着开裂的五个泥炉来找茬的人本以为这卖家能有什么厉害手段呢,结果见只是问他们购买时的登记信息。
本来还有点胆怯的他们顿时胆子大了起来。
于是五个人一边提着开裂的泥炉,一边理直气壮的报了自己的名字、购买日期和身份证号。
徐莱顺着这几人报出的日期、名字和身份证号,果然在两天前和三天前的卖货名单中先出了他们的信息。
确定了这几人来闹事的信息,这就好办了。
徐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