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满族印象(3 / 6)

小河弯弯小河长 曹秀 4187 字 4个月前

是他历史故事,更是他对日记本的搜集与整理。他的文笔并不优美,只是他的经历充满传奇,或多或少这就是李玉和对这日记本的怀念,每每想来便迅速阅读。

李玉和读日记本,是满足满族兵的愿望,也是满足老大哥的愿望,假如途中没有干扰我会将原文照发。然而引起李玉和先睹为快的是兴趣,在没有干扰情况下,李玉和掏出日记本仔细希望自己的心与日记本是相通的。

这篇日记是这样开篇的: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与同志们,在你们即将看这本日记时,有什么样感受, 兴许是不安,是欢喜还是好奇,当你接下来读下去时,又会产生什么样感受,会不会是心灵体会?也许你们会谦虚谨慎地避开不谈,也许你们会骄傲地反驳,看一本日记有什么体会呀?人生不过如此,有的惊天动地,有的豪情满怀,一本小小的日记本有何重要性,连一部烂书都不是,岂能抒尽人间真情?是呀,你说得对,可惜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不可能缺少固定的程序。数学家喜欢演算,化学家喜欢实验,文学家喜欢写作,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还有独树一帜的思考。另一方面,现在缺少书籍,读日记与读书没有区别,读我的日记就是读一部大书,这可是李玉和用心血写出来的,有意义和价值。小说里有人物有爱情,李玉和的日记里也有人物有爱情。

读一部什么样的书关键在于选取什么样书,最大的问题是不是有眼力,有锐利的双眼,有敏锐的思想,有充分的才能,有卓越的思索能力,更要有足够的判断。什么值得爱,什么值得恨,什么值得写,只有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具有人生的世界观。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有着人具有的欲望,就是平时说的七情六欲。

一件事能在人心中掀起反响,受到思想感情教育,尤其是年轻人心中能产生理想,产生信仰,产生志气,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这种思想感情来源于那里,来源于周围的环境,来源于每一个人的心里。现在时兴一种提法,说环境造成人才,气质决定事业,只要在适当环境下树立一块石碑,人生便会发生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干什么有意义,不只是读书,在当时,年轻人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读书。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人的思想感情刚刚变化,还没有转到正确性轨道上来,有些思想还需要提高。有关满族兵的事,还有他写出的日记本,并不是李玉和最关心的,留给人欣赏的机会渐渐减少,接下来是由社会评说。当时的年轻人都在文化补习,似乎准备高考,而这时并没有通知高考,文化补习也是内部消息。李玉和每天拿来着日记本看来看去的,知道的是日记本,不知道的以为李玉和在读小说,因为当时外表包装是红宝书,实际内容是小说,欺骗世人。

其实这时期李玉和也在读小说,因为部队是六分之五业务训练,李玉和有机会读了很多书。比如《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着,当时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在读书,能找到几本像样的书实在不容易。部队不允许战士参加高考,所以李玉和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可是李玉和有机会读书,而且是读了很多书。李玉和在北京驻防,有什么样的新书马上到部队,李玉和有幸读着,学习着,同时也进步着。满族兵的这本日记本,李玉和读了很多,产生一些共鸣。留给李玉和的是欣赏,是社会的评说,对李玉和来说比读一部名着还有作用,里面的高谈阔论令人目不暇接,读时产生联想,奇异的构思令人爱憎分明,人就是要读这样的书,就是要说这样的话,而且说得淋漓尽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物质永存,日记不倒,给了李玉和一种永恒的感受。告诉当下的人如何生活,为谁生活。其实在现代的环境里,有些人不会生活了,提起生活有可能马上联想到爱情是首位,因为以前是讲阶级斗争,随着岁月增长有人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