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两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十分伤心,当天便弃官而去,也没等上司批准他丁忧。
此时,倭寇、海盗交相为害,宁波、绍兴、台州、温州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宁波、温州两处参将都被降级、提问,只有沈有容因为在路上堵截得了首功题叙,所以秋天调任天津海防游击,浙江巡抚高举见到邸报后,将沈有容留在温、处,没有去成。
有三只船进入沈有容防守的凤凰洋,因言语不通,沈有容通过写汉字来问,才知道是安南商人裴光袍的商队,遇到风暴,飘至此地。但沈有容手下数十人,却想将这一百二十九人当作倭寇杀了报功,并跪下求沈有容允许,沈有容坚持不允,并下令:“杀一夷者,即戮以徇”,众将士才稍稍安定下来。沈有容将此事上报朝廷,安南商队等候上谕的九个多月,衣食全都是沈有容供给的。考虑到陆行迟缓,特别派了三艘兵船护送他们到了广东,然后交接给广西巡抚送回安南。事后,沈有容认为此事“逾于平生辛苦战功十倍”。但不久,就有人诬告沈有容纳贿,沈有容无奈乞归,一年八请,才得以还乡。
日本“村山舰队”入侵台湾,由于日本当时并没有实力大举入侵明朝,所以就转向侵略朝鲜、琉球,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虽然失败,但日本却控制了琉球,并想继续南进,吞并台湾。沈有容复职,黄承玄派太宁道林茂槐亲自到沈有容家聘请他,沈有容认为黄承玄大度,可以任人,所以重新回到福建,黄承玄当即任命他为水标参军。
明石道友奉村山等安之命,以送回董伯起为名,携带礼物及上明朝表章一道,停泊在福建王崎澳,要求恢复通商。黄承玄命沈有容出抚,明石道友与董伯起、通事高子美前来。明石道友当时未曾佩刀,沈有容问:“汝何不佩刀?”明石道友答道:“不敢!”沈有容亲自取来一把太刀给他配上,明石道友感激欲死,因为佩刀毕竟是武士的象征,明石道友呈上表文,沈有容因不合体制而却之,只带着董伯起与其他几名一起送归的人回到福建。后来,福建海道副使韩仲雍在接待明石道友之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责问,并警告日本“汝若恋住东蕃,则我寸板不许过海,寸丝难过蕃”,明确指出不许日本涉足台湾。
明石道友还未离开,桃烟门又率领三艘战船、倭寇百余人进犯浙江,打破了浙江的一艘兵船,杀了十几名浙兵,又流窜到福建沿海,掳掠了二十余人。他们在驶进东沙白犬澳时,触礁搁浅,只好在此地“搭寮楼住”,欲夺船归。黄承玄得到消息后,将此事全权交给了沈有容负责。沈有容三路围困,用大炮仰攻,焚毁了倭寇的房舍与积聚,但倭寇依然“挥刃装铳,意在拼死突围”,把总何承亮欲要进攻,沈有容说:“困兽难迫,且多礁石,易损舟。彼藏礁石间待我,必大损兵,不如诱而擒之便。”
于是,派遣精通日语的王居华前往晓谕:“汝辈命在须臾;若未有犯唐罪过,分剖明白,或尚可觊一线生路!”并说明石道友已经受抚。桃烟门颇为意动,正在犹豫。次日,有倭寇率大乌船一只、渔船两只前来救援,沈有容“麾率官兵奋力冲攻,戈船飙集、火器雷震”,三船立沉。桃烟门见突围无望,就说:“有道友书来,即从。”明石道友“亦丑其类”,写了书信交给了沈有容,桃烟门等人见了明石道友的书信,便投降了,但有部分顽固分子选择了自杀。
沈有容擒获六十九人,斩了其中两名汉奸,然后分属于诸将报功,此役未伤一名明军。董应举听闻后,叹息道:“东沙之役,某生六十一矣,未见有此不伤一卒、不折半矢、不糜斗粮、不旷时日,去如振叶、归若系豚,捷速而完,功难而易;就使俞、戚再生,亦当首肯矣。”并在今连江县东莒岛西南隅的山崖旁亲自为沈有容书写了题名碑,原文为“万历强梧大荒落,地腊后挟日,宣州沈君有容获生倭六十九名于东沙之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