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龙头拐杖往地上一捣,指着儿子大骂道:“别忘了,你也是宫女生的。”明神宗这才想起自己的亲娘原本也是宫女,也是被隆庆帝“临幸”后生下自己的,且是泥瓦匠之女,论出身,比王恭妃低贱更多。明神宗羞愧万分,无地自容,闭口无言,李太后开导儿子说:“王恭妃为朱家帝业留下了根苗,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功劳,你为何不封她为皇贵妃,她的儿子难道就不是你的儿子?”在李太后的力主和群臣的上疏劝谏下,他迫不得已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封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
王恭妃被进封为皇贵妃后,不但没有享受到皇贵妃的优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宫,无人问津,处境更加凄苦。在这十余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极差,使尽各种手段排挤和虐待王恭妃母子。
王恭妃生下皇长子,理应进封为贵妃,但神宗就是不进封,好长时间王淑蓉的封号依然如故,再就是郑贵妃让王淑蓉母子同居景阳宫,不让她们与神宗见面,使皇帝逐渐淡化与皇长子的感情。不过作为母亲,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儿子,她对儿子的安全极为担心,一直到13岁母子还一同起卧。郑贵妃污蔑皇长子喜欢和宫女嬉戏,已不是处男,明神宗派使者前去验视,王恭妃大哭:“十三年来我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怕有变故,我的忧惧如今果然应验了啊。”使者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神宗,皇长子的清白才算保住。朱常洛在嫡母王皇后、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关照调护下,终得以平安长大成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儿子当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头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晋封就更谈不上了。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长孙朱由校,太子有了儿子、明神宗有了孙子,而且朝臣们多年来的谏言力争,民间也议论纷纭,明神宗才借着给母亲加徽号的机会,顺便将王氏晋封为贵妃、皇贵妃。成为皇贵妃,听起来位极尊贵,其实因为皇帝的冷落,她凄惨的日子并没有什么改变,有名无实,始终受着迫害,一直被幽禁着,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在她身患重病时,明神宗也没有去看望过她。
王恭妃病危,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明神宗同意了,当太子赶到母亲居所时,景阳宫依然深锁不开,太子无奈,只得找太监拿来钥匙,破锁而入。临终时,王恭妃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衣服,百感交集,凄然泪下:“你终于长大成人了,我死而无恨。”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大伙哭的头都抬不起来,王氏气绝而死,在深宫中苦熬了近30年,却始终没有盼到出头之日,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王恭妃生前受到百般摧残,后事也不顺当,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并不把她的丧事放在心上,对她择地安葬之事,是极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们不服,首辅沈一贯、大学士叶向高数次上折,大学士叶向高上言:“皇太子母亲贵妃去世,葬礼应当从厚。”言儿子是太子,葬礼应当按明世宗皇贵妃王氏的规格办理。明神宗却欲按明世宗皇贵妃沈氏的规格办理,一再拖延,最后还是按前朝未生育子女的沈皇贵妃的礼仪办理了。当时,正值八月,天气炎热,棺椁又经十个月的停放,尸体早已腐烂不堪,礼部左侍郎翁正春上疏请示王恭妃的安葬事宜,过了两天,明神宗才命人到天寿山卜地,选得了东井左侧的平岗地,经他同意,在那里正式营建了坟园。将王恭妃葬在明十三陵陵区内东井左侧的平冈地,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其随葬金制品极少,棺内除了为数不多的丝织品外,仅有银锭数枚和一些银制器物,金锭一枚也没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