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讨论“大礼”的大臣是图谋私利的官员,那么由这些人议定的‘大礼’即使正确,大家也还是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怎么才能使人信服呢?”因此他坚持辞让不肯就职,世宗还是不允许,经再三推辞。世宗最后同意了他。
霍韬,先后推荐过王守仁、王琼等人,世宗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又曾因为灾异的发生上书陈述十多条革除弊政的意见,大多经讨论被实施。张璁、桂萼被免除职务时,霍韬上书说谏官陆粲等人是受杨一清指使的。他两次上书猛烈攻击一清,结果一清被削职,而张璁、桂萼被召了回来。世宗听取夏言的建议,将分开来祭祀天和地,修建两座郊祀台,霍韬极力反对,世宗不高兴了,批评他蒙骗君上,自以为是。
夏言也上书替自己辩护,猛力抨击霍韬,霍韬一贯注意保持以前的印象,以便自我施展,但看到世宗生了气,就不敢辩解了,却送给夏言一封信,把他痛痛地抨击了一番,又把那封信抄录一份送交法司。夏言恼了,上书对世宗讲了这件事,并且揭发了霍韬目无君主的七条罪行,连带霍韬的来信一起交了上去。世宗大为恼火,批评霍韬诽谤、嘲笑君上,心术不正,丑化好人,就把他关进了都察院的监狱。霍韬自己从狱中上书哀求宽恕,张璁也两次上书救他,世宗都不听。南京御史邓文宪上书说应该看到霍韬的善良愿望,包涵他的戆直,并且说把天和地分开来祭祀等于是把父母安置在不同的地方,让后妃到郊外亲自养蚕就是废除了男女、内外之间应有的防范。世宗恼了,把他贬官到远方。霍韬在监狱中关了一个多月,最后世宗想到了他当初议定“大礼”的功劳,就让他捐输资财来赎罪还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霍韬复出,先后做过吏部左、右侍郎,当时吏部的事情大多都由尚书做主,两个侍郎一般无法干预。霍韬向尚书汪鋐争取,侍郎才获得了参议部事的机会。霍韬一向刚愎自用,多次与汪鋐争斗,汪鋐等人也很惧怕他。不多久汪鋐罢官,世宗长期不另外任命尚书,就让霍韬主持吏部的事务。内阁大臣李时有一次传达世宗的意思,要任用鸿胪卿王道中为顺天府丞。霍韬说:“内阁大臣得到过皇上指示,这本没什么可疑的,但是我们还是应当再行奏请,以便杜绝弄虚作假。”于是按照惯例,开列道中和应天府丞郭登庸两个人的名字,让世宗审定。世宗喜欢他办事照规矩来,就任用了登庸,把道中改任大理少卿。过了很久,世宗让霍韬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去了。
霍韬此前已经和夏言结了怨,等夏言掌权以后,霍韬常常想找些事来陷害他。一次他上书说:“不久前吏部打算推举刘文光等人做给事中,没几天忽然又宣布作废了,大家都说是内阁大臣压了他们。给事中李鹤鸣在考核时被贬了官,没有几天又官复原职,大家都说是经过行贿得来的。陛下应该告诫吏部官员,叫他们不要受执政暗中指使,好让天下人看到恩惠和刑罚都在朝廷掌握中,大臣中间即使有李林甫、秦桧那样的人,也不能够在皇上身边随意捣鬼。”他的话是针对夏言而说的。于是鹤鸣上书自我表白,并列举了霍韬居住在家乡时干下的许多违法事件。世宗把两边都搁下不问。没过多久,霍韬弹劾南京御史龚湜、郭本。龚湜等为自己辩解的同时也上书弹劾霍韬,世宗又一次搁下,对双方都不追究。
朝廷选拔东宫官员时,任命霍韬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的官衔掌管詹事府的事务。霍韬上书辞谢给自己的晋升,并且批评说有些大臣接受俸禄不肯谦让,晋升官职也不推辞,其中难免有拉帮结派祸国殃民的奸人,暗中巩固自己的权威。百姓的怨气引来天灾,在人事方面实际上是有原由的,他的意思还是针对夏言而发的。他自己屡次攻击夏言不能取胜,最后见郭勋与夏言有矛盾,就暗中勾结郭勋,和他一道谄害夏言。
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