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明孝宗——朱佑樘(2 / 3)

师吴伟几匹彩缎,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对吴伟说:“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意思是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孝宗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们的一致称颂,主要在于他始终在表面上给士大夫们留下充足的情面。

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宠信,后来李广畏罪自杀,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账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朱佑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孝宗非常仁慈,在明代皇帝中堪称之最,对于救荒的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各级官府都要设立常平仓,以应付灾荒;在刑罚方面,他要求慎重施刑,在他的这种要求下,一些素以残酷闻名的特务机构如锦衣卫都变得仁慈起来;在文化上,则出现了李东阳的茶陵诗派、邱濬的理学,号称‘太平盛世’;在政治上,他铲除奸佞,重用贤良,待臣宽厚,严管宦官,废除苛法;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力求节俭;在军事上,他维护统一,爱护武将,和平政策。虽然朱佑樘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却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

幼年失母,对于孝宗影响深远,也许孝宗后来的善良、温和、宽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最能体现他的宽容,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作为一个皇帝,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

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一般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但朱佑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佑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