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水浒传》——施耐庵(2 / 2)

可以再来。”恶棍回去向恶霸如实禀报,恶霸听后也胆战心惊,从此再也不敢在乡里寻衅。从此,施耐庵武艺高强之名远扬。

辞官回乡不久,张士诚于施耐庵老家苏州起兵抗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

经过文友罗贯中建议和启发,施耐庵想到了《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如此一改,意境大开,不但简明上口,而且文辞典雅,含蓄蕴藉,富有象征意义。书中描写的天罡地煞108人聚义水泊梁山,替天行道,护国安民,创建和谐的八方一域的乐土恰与《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描写的周族祖先迁至岐山脚下,发展生产,建设乐园,开创周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基地这个典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梁山与周族的结局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