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洪武武将——陈兆先、韩政、毛骐等(6 / 8)

不禁哭泣。朱元璋回宫后,派去询问李贞病情的使臣络绎不绝。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李贞“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

李新,濠州人。从渡江,数立功。战龙湾,授管军副千户。

郑遇春,濠州人,明初军事将领。荥阳侯。其与兄弟郑遇霖都以勇力而着名,后郑遇霖与乡人有矛盾,要杀对方,郑遇春出面调停才得以解决。后众人认为郑遇春为贤才。朱元璋攻下滁州时候,以其兄郑遇霖为先锋,攻下数寨,郑遇春也因功升任总管。后攻打芜湖时,郑遇霖战死,郑遇春则帅领其众,后累功获左翼元帅。之后平定陈友谅,身先士卒,却从不自己表彰功劳,朱元璋感到奇异。后攻下六安,担任六安卫指挥佥事。之后与徐达征战山东、河南、河北,后攻破朔州,改朔州卫指挥副使。因胡惟庸案被连坐而死。爵位废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郑用,明朝开国将领。曾作为先锋官随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攻克元大都。《皇明功臣传》载:“金坛郑用,官大兴左卫指挥,列功臣第三十八位。”当他年逾七旬,《功臣传》中云:郑用出身布衣,依附太祖起事,战功显赫。他深知太祖生性忮刻,很难容人,同朝日久,必有杀身之祸。所以他年达七旬,无意为仕,遂之请老退养,位让其子郑亨承袭。所以说,郑用功业显赫,自悖不骄,是一位恭谨持重,力保晚节,与功名终的大明将领。

武符,字殿章,安徽凤阳人,生卒年不详。身长九尺,文武双全,是远近闻名的赤马双钩神臂将。鄱阳湖激战,武殿章奉命留守应天府。平灭张士诚,占领金陵之后,武殿章与文武官员及众百姓出迎三十里,接朱元璋。于应天府新皇宫内为朱元璋举行了登基大典。以上按民间传说整理。其封爵史无记载,无从稽考。

文豫章,明朝开国将领。姓文,名颉,字豫章。汉族,秦淮人氏。朱元璋麾下红巾军被困濠州。文豫章受徐达之请,从临淮关带人出发,解了濠州之围,后事不详。

华云龙,定远人,明朝开国大将。元末聚众起兵,后率众归附朱元璋。以擅用故元宫中物,被召南还,死于途中。被追论为胡惟庸同党,除爵,后朱元璋让其子华中接替其侯爵位,为淮安侯。

牛海龙,湖北荆门人,朱元璋红巾军起义中一员部将。陈友谅攻打洪都时,朱文正派他驻守桥布,在帮助邓愈守城时不幸阵亡。

平安,其父平定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在攻打元大都战役中牺牲。朱元璋于平定在世时就把平安收为养子,改姓朱。平定死后,让他去袭父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最初隶属俞通海,随军攻蛮子海牙于采石。因王铭骁勇,挑选为奇兵。交战伊始,他就率敢死队突击敌人,攻占了敌人的水寨,从此多次立功。在太湖和吴军交战,右臂中流矢,拔出佩刀割出箭镞,又投入战斗。得到了俞通海的嘉奖。又随军攻占通州的黄桥、鹅项诸寨。赐给白金文绮。龙湾之战,追赶敌人北至采石,王铭独自突入敌阵。敌兵操槊刺伤他的脸。王铭三进三出,杀敌颇多。赐给文绮银碗,挑选为宿卫。随军攻取江州,激战康郎山和泾江口,又攻克英山诸寨,提升为管军百户。跟从副将军常遇春征战湖州的升山,再征战旧馆,随后又征战乌镇。前后十几战,功劳甚大,受命镇守松江。移守太仓,捕斩倭寇千余人,再赐给金币。

考察百户中各善用枪者,没有谁能与王铭抗衡。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奏说:“臣所领镇之地,对外控制海盗,城池楼橹仍然十分简陋,不但不能壮国威,如突遇大风潮水,便毫无抵御能力,势必要进行改造。”太祖批示同意。于是修缮城池和濠沟,加筑外垣,从海神山到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伟壮丽,屹立东浙巨镇之中。太祖十分赞赏,给予世袭。王铭曾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