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狂风如恶魔般呼啸着掠过荒芜的沙丘,卷起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边疆的小村庄,本应是宁静祥和的景象,如今却被恐惧和绝望所笼罩。 老杨头蹲在自家破败的院子里,望着被外族践踏得一片狼藉的田地,眼中满是愁苦。他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一把锄头,仿佛那是他唯一的依靠。 “这日子没法过了,天天担惊受怕,粮食也被抢光了。”老杨头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着无尽的疲惫和无奈。 他的孙女小花,怯生生地躲在门后,那瘦弱的身躯微微颤抖着,眼中含着泪水,却不敢哭出声来。 村里的人们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外族太凶残了,咱们可怎么办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忧心忡忡地说道。 “听说又有几个村子被洗劫一空,死了好多人。那些外族简直是魔鬼!”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哭腔喊道。 此时,一位年轻的村民大牛气愤地攥紧了拳头,说道:“咱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得想办法反抗!” 众人沉默不语,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恐惧。他们深知外族的强大和残忍,反抗似乎只是一种奢望。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村庄,百姓们就已经起身。男人们扛着锄头,准备去那仅剩的几块田地里劳作,试图从贫瘠的土地里刨出一些粮食,以维持生计。女人们则在家里忙碌着,修补破旧的衣物,准备简单的饭菜。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去山上捡柴,为家里增添一些温暖。 然而,在劳作时,他们总是提心吊胆,时刻警惕着外族的突然袭击。稍有风吹草动,便吓得丢下手中的工具,四处躲藏。 旁白:边疆外族频繁骚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在黑暗中渴望着救赎。 京城的皇宫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大臣们在朝堂上激烈地争论着如何应对边疆的危机。 “陛下,边疆外族骚扰日益猖獗,百姓受苦,必须尽快派兵抵御。”一位忠臣急切地说道,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眼神中充满了焦虑。 “可是,如今国库空虚,兵力不足,这可如何是好?”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回应,他的眉头紧锁,不停地搓着手。 董超站了出来,他神色坚定,目光炯炯,拱手道:“陛下,臣愿亲率大军出征,保边疆百姓安宁!”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皇帝看着董超,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董爱卿,此去艰难,你可有把握?” 董超毫不犹豫地回答:“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哪怕战死沙场,也绝不退缩!” 董超带着士兵们日夜兼程,奔赴边疆。一路上,风雨交加,道路泥泞不堪。 “将军,这天气恶劣,兄弟们都很疲惫了。”副将林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道。 董超望着士气低落的士兵们,大声鼓励道:“兄弟们,边疆的百姓们还在受苦,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是他们的希望,是国家的脊梁!” 士兵们听了,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他们咬紧牙关,继续前进。 终于抵达边疆,董超立刻组织军队与外族展开战斗。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 然而,外族熟悉地形,且作战勇猛,初次交锋,董超的军队便遭遇了挫折。 “将军,我们损失惨重,敌军太强了!”林风满身鲜血地跑来报告,他的脸上充满了痛苦和不甘。 董超紧皱眉头,心中焦急万分,但他努力保持着冷静:“先撤退,重新谋划!” 撤回营地后,军队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这仗没法打了,我们根本不是外族的对手!”一位士兵抱怨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就是,说不定是朝廷故意让我们来送死的。”另一位士兵附和道,他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和怀疑。 董超听到这些言论,怒喝道:“身为军人,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怎能如此退缩!我们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如果我们放弃,他们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但他心中也明白,必须尽快想出破敌之策,否则军心涣散,后果不堪设想。 在董超苦思冥想之际,一位名叫赵老的当地老者前来献计。 “将军,我
第111章 边疆外族频繁骚扰(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