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宫殿的宏伟壮丽,心中的忐忑愈发强烈。
他们久未入京,但在京师的官员中,也有相识的官员,在这些官员的口中,陛下可不好相处了,年龄虽小,却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且喜怒无常。
在昨日,得知今天陛下召见之后,这些官员们就更加紧张了。
高拱和涂泽民走在前面,神色较为镇定。
他们来到殿中,恭敬地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跟着行礼,动作略显僵硬,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朱翊钧看着下方的众人,目光沉稳而深邃:“平身吧。”
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虽不响亮,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人站起身来,依旧垂首而立,不敢直视皇帝。
朱翊钧扫视了一圈,缓缓开口道:“朕听闻福建开海以来,成效斐然,朕心甚慰,便托付高爱卿,持续开海,他向朕举荐了你们,朕相信高爱卿的眼光。”
听到皇帝的夸赞,这批官员们心中稍安,但依然不敢放松。
高拱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圣明,开海之举,实乃利国利民之策。福建之地,因开海而商贸繁荣,百姓富足,海疆亦得以安宁,此功乃先帝锐意进取之志,此时陛下,效仿先帝,延续隆庆开关之事,必能成一代千古佳话……”
继续阅读
朱翊钧微微点头,算是承认了高拱的吹捧。
实际上,高拱是不善于溜须拍马的,以前的他也不屑于溜须拍马,但现在,他政治威望还在,但官职却不在了,想着进步,便要多多接受新鲜事物……
朱翊钧听着高拱的话后,目光落在那些来自福建的官员身上:“尔等皆是开海之事的亲历者,朕听听你们讲讲。”
官员们面面相觑,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冒头的。
他们不说话。
朱翊钧也就点名了。
“林启贤,林爱卿,你来说一说……”
站在人群中的林启贤,听到陛下传唤之后,先是心头一惊,而后出列,拱手行礼道:“陛下,开海之后,福建之地贸易兴盛,商船往来不绝。不仅百姓生计得以改善,府库收入亦大大增加,且海寇之事,大幅减少……”
说到这里,林启贤有所停顿,而后他抬起头来,正看到少年天子正对着自己露出“慈祥”的笑容。
看到陛下的笑容后,林启贤心中稍定,低下头去,继续说道接着道:“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海之举,正应了此理,与海外诸国互通有无,既能丰富我大明的物产,又能将天朝威仪,陛下圣德,远传海外……”
“好,陈允升,陈爱卿,你也说一说……”
………………
就这样,朱翊钧点上一个人的名字,一个人便要说上一段。
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众人是又期待,又紧张。
即便是高拱,涂泽民两人,看着陛下能够将每个人的名字叫出,也是颇为惊讶……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时而微微点头。
待众人说完,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开海之事,乃国之大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开海之举,利在当下,功在千秋……”
“永乐年间,成祖皇帝遣派郑和船队下西洋,何其壮观,而此时,不过,百余年远洋之师,便没了我们大明的王师,家门口全是些西洋人,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岂能落后于人……”
“尔等皆是国家之栋梁,开海之事,便靠你们了……现在是布局,你们到了任上,多注重海疆之事,水师之事……”
说道这里,朱翊钧微微挺直身子,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声音沉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