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2(2 / 3)

拉头做直播的,但她不想把严肃的救世任务娱乐化,想在异世界做娱乐主播的人也都早早下线,再也没有机会在镜头前耍宝。

一批又一批探路者从传送门回来,留下各自的经验和教训,然后是下一批,下下批。

最终,时间来到了2016年。

这时候,《环太平洋》世界的人已经意识到用核武器打怪兽带来的后果自己承受不了。

如果说2013年发生的“旧金山事件”是人类第一次遭遇怪兽,所以没能做出正确反应导致三座城市毁灭。

那接下来的三次入侵都用核弹解决问题就不应该了——他们已经知道怪兽的血液有多毒了。

如果每次怪兽袭击都用核弹解决问题,可能怪兽还没死,人类会先灭绝。

事实上,最先入侵的怪兽就是自杀小队,通过释放血液里的毒素改造地球环境,灭绝人类和其他生物。

不过当时人类唯一能够有效打击怪兽的武器就是核武器,没有其他办法。

幸存者意识到,每一场战斗都在压缩人类的生存空间,如果不把怪兽的源头解决掉,总有一天,人类会退无可退。

鉴于入侵的怪兽都是从太平洋出来的,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开始联合作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2014年,环太平洋联合军防部队,简称PPDC成立。

怪兽被命名为kaiju,专家开始研究它们的生物属性并进行等级划分。

同年,PPDC召开首尔峰会,有人提出了“机甲猎人”的构想。

2015年,机甲猎人计划启动。

经过一系列测试,包括人机链接、真人上机(单人测试神经过载死亡)、双人同步脑神经等等,人类首次使用机甲干掉了怪兽。

见到机甲猎人的效果,PPDC开始建造机甲生产线、开设猎人学院、并在香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机甲养护基地“破碎穹顶”。

2016年,怪兽战争规模扩大。

PPDC进行全球动员,二代机甲大部分都投入实战,“破碎穹顶”基地也在太平洋沿岸重要城市铺设。

太平洋被划分成多个战区,每个战区至少有两个基地负责。

虽然PPDC对太平洋底“虫洞”发动的攻击失败,但机甲对怪物的胜率不断提升,人类对机甲猎人充满信心。

同时,在黑市走私怪物的汉尼拔·周与PPDC暗中签订怪物买卖协议。

谁也不知道,这是先驱在放长线钓大鱼,等人类的机甲技术完全稳定下来,它们就能针对不同机甲的弱点,逐个击破。

好在2016年底,泰坦科技成功上市。

这是一家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宗旨的科技公司,他们的口号是人类不能只是活着,更要好好活着。

得到多家富豪投资的泰坦科技,不仅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粮食增产等领域颇有建树,还有自己的机器人生产线。

但他们不走人形机器人路线,而是开发更符合环境的兽形机器人。

蜘蛛型探测机器人可以深入废墟,寻找一息尚存的幸存者。

犀牛型运输机器人可以协助人类重建城市,关键时刻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替人类抵御怪兽冲击。

猎豹型搜救机器人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转移伤者,或者担当诱饵转移怪兽的注意力。

这些兽形机器人无法击倒怪兽,但它们可以在灾难中拯救更多人。

人是希望的火种,活下来的人多了,那个世界才有恢复元气的希望。

总之,在玩家和原住民的共同宣传下,泰坦科技很快成为人类文明的灯塔,并拥有了在废弃的旧金山建设泰坦基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