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见李隆基不听劝,心中愈发焦急。她试图收集更多关于安禄山的情报,却发现安禄山在宫中也安插了不少眼线,使得她的行动受到了阻碍。
安禄山越发肆无忌惮,他与一些心怀不轨的官员勾结,在朝廷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他还秘密与外族部落联系,寻求外部的支持。边疆的百姓在他的统治下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而此时的李隆基,依然沉醉在宫廷的繁华与享乐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察觉。大唐的命运,在安禄山的野心勃勃中,悄然走向了未知的深渊。
第五章:宫廷中的新危机
随着安禄山的势力不断膨胀,宫廷内部也出现了新的危机。一些与安禄山勾结的大臣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试图推翻现有的统治。
他们故意在李隆基面前挑拨离间,使得李隆基对一些忠臣产生了怀疑。宫廷中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人人自危。
杨玉环深知局势的严峻,她不断劝说李隆基要警惕安禄山的阴谋,并建议他整顿朝纲,清除朝中的奸佞之臣。然而,李隆基却认为杨玉环干涉朝政,对她产生了不满。
在这期间,皇后和其他嫔妃们再次趁机对杨玉环进行攻击,指责她蛊惑圣听,干预朝政。杨玉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六章:安禄山叛乱
终于,安禄山撕下了伪装,率领大军公然叛乱。叛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许多城池。
消息传到宫中,李隆基如梦初醒,懊悔不已。此时的大唐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军队节节败退,百姓流离失所。
李隆基不得不带着杨玉环和一众大臣逃离京城。在逃亡的路上,他们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食物短缺,人心惶惶。
杨玉环在这艰难的时刻,始终陪伴在李隆基身边,给他安慰和支持。然而,随行的士兵们却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杨玉环,认为是她的红颜祸水导致了国家的动荡。
第七章:马嵬坡之变
在士兵们的逼迫下,李隆基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他站在马嵬坡前,狂风呼啸着吹乱了他的龙袍和发丝,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一方面,是他深爱的杨玉环,那个曾经与他共度无数甜蜜时光,带给他无尽欢乐和慰藉的女子。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他曾许她一生的宠爱,曾与她在华清池畔共赏月色,在芙蓉帐里倾诉衷肠。她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是他心灵的寄托。
而另一方面,是愤怒的士兵们。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们在安禄山叛乱的战火中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绝望。他们将这一切的苦难归咎于杨玉环,认为是她的美貌和得宠导致了李隆基的昏庸,从而引发了这场灾难。他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要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以平民愤,重振军心。
李隆基的内心在痛苦地煎熬着。他望着杨玉环,她的眼神中没有恐惧,只有对他的深情和信任。她似乎早已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却依然坚定地陪伴在他的身边。
“陛下,臣妾愿为大唐牺牲。”杨玉环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却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李隆基的心。
他知道,如果不答应士兵们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哗变,导致整个逃亡队伍的崩溃,大唐的江山将更加岌岌可危。但如果赐死杨玉环,他将永远失去自己的挚爱,余生都将在无尽的悔恨中度过。
李隆基在马嵬坡上来回踱步,他的思绪混乱不堪。大臣们在一旁苦苦劝说,他们分析着当前的局势,强调着江山社稷的重要性。
“陛下,当以大局为重啊!”一位老臣跪地叩头,声泪俱下。
李隆基的双手颤抖着,他抬起头,望着天空,心中默默地向苍天祈求着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