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阁而来。
大圣朝设大学士,同时又实行文武分治,因此实际上是有文华阁大学士和武英阁大学士的区分。不过由于武英阁大学士通常都是虚衔,实际上辅佐皇帝的大学士都是文华阁大学士。故没有特指的话,大学士就是文华阁大学士。
大圣朝的内阁有大学士、学士、章京和行走。用现代的话来说,大学士就是委员会的委员们,学士则是委员的秘书、助手,章京则是整个委员会的后勤、助理,至于行走就是实习生。
大学士和学士是不会来见李忠的。一方面外朝和内宫交往是有忌讳的,大学士和学士都要避嫌;另一方面就是文官瞧不起宦官,哪怕是李忠这种太监总管也入不了大学士和学士的眼。
李忠自然晓得这些文官的臭脾气,所以也懒得去贴冷屁股。他对负责接待自己的章京指了指身后小太监手里捧的匣子,道:“这可是陛下昨夜连夜御批的旨意,可要拿好了!”
章京这边让人将装了旨意的木匣收了过去,然后点了点匣子的数量就出具了一份收条给李忠。李忠拿了收条就带着小太监们离开了文华阁,而章京则是命人将木匣带到大学士们办公的地方。
几位大学士看到木匣就知道皇帝的回复到了,首辅和次辅分别掏出两串钥匙,然后将各个木匣上的两把锁给打开。然后学士们按照圣旨或奏章上贴的条子分发给具体的大学士。
“哦?陛下对静安县主的恩赏旨意下来了。”首辅有些惊讶地说道。
他打开旨意看完之后,道:“陛下给了郡君的封号。”
其他几个大学士都露出了然的表情,因为他们知道李攸这个皇帝压根不会被朝臣的意见所裹挟。何况这次朝臣们的做法的确有些过分了,就算是这几个大学士都有些看不过眼了。试探皇帝就试探,结果非要将一个父母双亡的姑娘牵扯进来,这做法也太龌龊了。
首辅将李攸的旨意传给其他几个大学士看,然后道:“若是诸位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就交由六科那边吧。”
几个大学士看了看,虽然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但并不算过分。至于赐宅,那是皇帝自己的腰包,跟他们内阁没啥关系。于是大家都点了头,这份旨意就算是通过了内阁的审批,接下来只要六科没有意见就是正式的圣旨了。
六科对应的是六部,他们实际上是归监察院所管。只不过监察御史是对应各省,六科廊官则是对应各部,监察重点不一样。虽然大圣朝的六科廊官喜欢和内阁及皇帝对着干,但也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对于册封林雅菡为郡君的圣旨并没有反对,于是这份旨意就到了通政司。
通政司算是大圣朝的官方邮政部门兼新闻部门,官员们的奏折要从这里递交到皇帝或内阁处,同样皇帝的旨意也要从这里下发。当然,皇帝的中旨是不走通政司的,毕竟通政司也是文官部门。皇帝的中旨要是敢递到通政司,保证直接被丢到一边没人搭理,碰到硬骨头的通政司官员只怕就拿去烧火了。
通政司的官员将需要下发的旨意摘抄下来,然后会制作半个月一期的邸报。而圣旨和邸报都会通过通政司送到兵部。
之所以会最后交到兵部是因为大圣朝的驿站管理权在兵部这边,而圣旨和邸报则是要通过驿站传递下去。当然,某些重要或特殊的旨意会由皇帝或内阁安排专人去宣布。本来林雅菡的封赏旨意也是有这个待遇的,但是皇帝却非常罕见的没有交给内官们去宣读,这也让一些始终注意这件事的人感到一丝不解。
系统罩我去宅斗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