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
好不容易到了如今,薛濂这位老将终于统领十万大军了,可遇到的对手却是风头正盛被誉为当代冠军侯的周遇吉。
但薛濂却不认为自己会败,他先是和参将、千户们了解各个卫所情况,随后有条不紊的进行布置,并针对大同党火器众多这一点针对性的设置了土墙、盾车等措施,并集中了山东境内的火炮,他有信心能守住这里。
大明的火器自天启朝重视格物和科技以来,研发迭代速度很快,虽然崇祯朝放弃了格物科学,再次回到了腐儒那一套,不喜欢什么奇技淫巧,但天启朝的众多火器可都是被完好的保留下来。
山东作为大同党的原始根据地,也是北方重要的行省,布置了相当多的火器,如今这些火器被薛濂利用起来,可以说在济南府布置了一道铜墙铁壁。
双方加起来近二十万大军,自然不可能就蜷缩在小小的青石关一线,实际上双方战场展开极大,新泰、莱芜、淄川一线全是双方对战的战场,只不过青石关最为重要罢了。
在双方筹备期间,周遇吉和薛濂更是多次派出斥候和小队探马互相刺探侦查,而在这一项上,薛濂被周遇吉完败。
山东的卫所兵不是没有精锐,但数量太少,和精兵政策的大同军比起来相差甚远,更何况探马对决拼的就是马上功夫,在这一方面卫所兵更不可能和曾经的朝廷主力对比了。
薛濂也很快发现自己的兵马素质不太够,于是也就不在进行这样无意义的试探,开始专心致志进行防御。
薛濂想防御,但周遇吉可不给他这个机会。
“我给元辅立下的军令状,是二十天扫平山东。如今已经过去十三天了,诸位着急了没啊?”
周遇吉说着,手中的指挥棍点在沙盘上:“横扫山东的前提,不是那些地主士绅,也不是那些贪官污吏,而是我们面前的薛濂和他手下的十万兵,歼灭这些兵马,山东便是我们囊中之物!”
“而这三天,薛濂是在调兵遣将不差,可我们也在不断准备,就是为了在这青石关,和薛濂进行一场正面对决,他想不想打无所谓,我们打我们的。”
“燕飞,你指挥左翼三协,去攻莱芜。”
“张毅,你指挥右翼三协,去攻淄川。”
“彭岩,你指挥两协,去拿下新泰。”
“而我自坐镇青石关,看他三面起火,薛濂是动还是不动。”
周遇吉自信满满,虽然他手里八万人中只有三万是大同精锐,其余五万不过乌合之众,但乌合之众也是能打顺风仗的。
分出三个精锐协,带着乌合之众在三点展开攻势,薛濂手里缺少能用的良将,又没有多少精锐,三线告急他连援军都不敢派出去,因为周遇吉已经把他钉在这里。
即便他守住这青石关一线,钉死了周遇吉的中军,但周遇吉又何尝不是看住了他?
而面对三线突破,薛濂就是再沉稳也必须考虑身后山东三府的情况和背后那些大人物的压力。
所以周遇吉非常有自信,薛濂笑他不懂什么是铁壁防御,他笑薛濂不懂什么是崇祯皇帝,真以为朱由检是什么明君仁君呢,那就是个好谋少断,反复无度,刻薄寡恩的主。
稍有不顺心,就要担心自己的小命,更不要提什么战略大局,长远考量,朱由检从来不在乎这个,他急功好利,只在乎钱财。
所以在周遇吉下令三线出击,新泰、莱芜、淄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济南府的山东巡抚王顺义和一众勋贵官宦吓得魂不守舍,不断催促薛濂决战退敌,甚至要挟要断绝薛濂的粮草辎重,让薛濂速战速决不要耽搁时间。
薛濂是无奈之下只得和周遇吉在青石关展开正面对战,双方的主力人数并不多,周遇吉部主力只有三个协两万四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