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多少新党的人?
而又有多少人同样盯上了这些位置?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内阁首辅,眼下看着是没人敢和张好古竞争,但实际上私下里动小心思的人少么?
张好古知道这些,但他现在懒得答理这些人。
这朝堂,他迟早要离开的,如果想要进行一次变革一次彻彻底底的变革,那么不经历流血,不经历镇痛是永远无法蜕变完全的。
这样的流血和镇痛无法避免,是任何一次变革都会有的,天启朝新政伊始到现在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鲜血?
这还只是内部的变革,若是要彻底撕毁这个旧世界,那么所造成的动荡,必然影响更大。
张好古之前是心软,但现在张好古已经冷下了心,不经历痛苦,不把真实那肮脏的一面血淋淋的撕开,就无法迎接新世界。
也正是如此,张好古这段时间在各种方面的处理上显得愈发果断。
文渊阁中,张好古正在进行内阁例会,张瑞图、卢象升、孙承宗、钱谦益、黄立极、乔允升俱在,这次会议依旧是张好古主持,众人听着。
有人说,辽东苦寒之地,食之无味,应当弃掉。
这话说的代表了不少人的心思,原因我也清楚,无非是觉得辽东的发展影响到了他们。
但这不是我们不发展辽东的理由!
张好古平稳的说着,神情波澜不惊:「辽东,如今的东北,地域之广阔,可活千万人,其资源更是数不胜数煤、铁、铜、金...这东北,完全可以成为大明下一个工业基地。」
大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开发东北,发展东北,把东北建设成为直隶、江南之后大明第三个工业重地。
东北的资源丰富,其地理更为关键,若要大明长久的在东北扎根,以目前的人手是完全不够的,所以东北需要移民,迁山东、河南、直隶等地的部分百姓进入东北,为东北发展奠定一部分基础。
张好古说着,张瑞图、卢象升等人默默记着,显然也是适应了如今大明的内阁节奏。
而孙承宗看着卢象升、钱谦益等人记录,黄立极和乔允升神游天外,显然还无法适应张好古主政内阁时的快节奏。
张好古继续说道:「直隶、江南的工业,部分转移到辽东,先把架子给搭起来。这块需要朝廷的资源倾斜,卢相,钱相,你们负责这一块。」
年前那次平满清之战虽然让大明的经济恢复了一些,可到底是受到了影响,直隶和江南的工商业受挫不小不少工厂关门,工人歇业。眼下有东北这个大发展的地方正好能刺激刺激工业,重新焕发活力。
钱谦益听后忍不住点头天启十三年的动荡,对大明的经济工业影响太大了,工商业是全面受创,根本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恢复过来的。
如今有东北开发作为刺激,而且朝廷明确要把东北建设为下一个工业基地,加上东北丰富的煤炭铜铁储备甚至还有金矿储备,那么东北的发展必然能对大明整体的经济进行一个刺激,对他来说这是好事。
看孙承宗有些不解,张好古解释道:「孙相,这件事说白了,不仅仅是恢复大明的经济,更是给商人们和工人们加强信心,朝廷出钱开发东北带动的是一连串的行业发展而且东北并非蛮夷之地,乃是一片沃土。东北地理优越,开发起来对大明来说意义非凡啊。
孙承宗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话,东北的开发,以孙承宗的战略眼光来看的确是好事
东北开发不仅可以监视草原,还可以居高临下制衡朝鲜,而且可以北拒蛮夷,让战事远离直隶。
这
就和朱由校、张好古为什么要费尽心思训练新军花费大价钱打造新军之后就迫不及待要打靴靶一样,漠南蒙古距离直隶就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