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口:「这有什么辛苦?税务改动,不仅仅是商税。」
「这一动,各方面都会被牵扯到,毕竟商人们的税务涨了,他们为了保证利益,会不会提高产品价格或者去压低原材料价格啊,而工人们的工钱又会不会跟着变动啊?各方面都要注意到啊,不然看似涨的是商税,方方面面都会受波及。」
「税务,要综合考量,和商人代表们多谈谈,讨论讨论,划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线来,百姓生活要保证,商人发展也要保证。这方面啊,让卢相和钱相头疼去吧。」
笑着,张好古饮尽热茶:「宁人,走,随我去见陛下。」
顾炎武微微躬身:「是。武英殿内,朱由校微蹙着眉将一份份折子放下:「税务改革涉及民生发展方方面面,稍微一动都会牵扯全身啊。」
张好古点点头:「陛下,正是如此。但税务的改革也是必须的,眼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民间也好,朝廷也好,这点冲击是能承受的,百姓有余钱有余粮,短暂的冲击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更何况随着海外发展,百姓也好,工人也好,收益都会越来越多,生活都会越来越好,相应的,各类商品的涨价也是顺应发展需求,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啊。」
朱由校颇为感慨着:「是啊,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
「一开始,百姓要的不过是一日两餐,早上一碗稀粥,中午一顿干饭。」
「后来,老百姓能吃上两顿干饭了,就希望能一天吃上三顿饭,一顿稀粥,两顿干饭。」
「再后面,百姓的餐桌上菜也多了,有鱼和肉出现了,百姓的衣服也不用缝缝补补了,孩子们也有学上了。」
「盛世也好,好日子也好,不是一成不变的。」
「朕翻看前朝史记,一些盛世,太平天下,无非就是没了战乱,老百姓得以修生养息,但吃都吃不饱,只能维持饿不死人的盛世,算什么盛世?」
说着,朱由校起身走到窗边,似在看向大明的万里江山:「朕的天启朝,百姓不仅仅能修生养息免受战乱之苦,还没有苛捐杂税,家家有余粮,百姓可一日三餐丰衣足食,老有所依,少有所养...」
「可这些依然不够,盛世若不能开拓进取,一味维持现状,那这潭死水,迟早会发臭。」
「鞑靼,安南,辽东,这些地方一个个开拓一个个发展起来,朕的盛世能持续到朕的儿子那一代,但还不够,朕要的不是一世,而是百世,万世。」
「大明必须一直改革下去,开拓下去,发展下去,源源不断保持活力。」
「师父啊,你说,朕要的是不是太多了?「
张好古微微躬身:「陛下要的不多。」
「不多吗?朕自己都觉得自己贪心,哪有什么五百年的国祚,人尚不能活百年,朕却在这里要着万世基业。朱由校笑着,他是真觉得自己很奇怪,明明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却还是在去追求,去奢望。
张好古笑道:「陛下啊,人,总是在追求好的,有了好的,还会去追求更好的。这可以说是贪心,但这不就是向前看向前走么。」
「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有着好奇,有着探索,有着期望吗?若是人没了这份贪心,这点追求,一味地呆在原地不再去探索发展,固步自封,那与朽木腐草何异?」
「陛下啊,有些东西,的确是奢望,的确是我们一代人做不完的,但这些美好的奢望,才是我们这个文明,我们人不断向前的动力。一代人做不成,还有两代人,三代人,上古贤王不也没想到今日之华夏能有万里疆域吗?若是连这些想法都不敢去想,不敢
去尝试,那我们走到今天也太可悲了吧。」
朱由校哈哈笑起来:「哈哈哈哈哈!」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