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 技术交换(2 / 3)

谈话中,施罗德透露了下午将讨论行波技术研究的事情,希望张逸夫公布一些成果,大家共同交流。

张逸夫满口答应,他本人也希望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日本副主席话不多,很快先吃完微笑离席。这会儿施罗德才悄悄对张逸夫说:“你们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成果,我们自然不会就这么榨出来,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在某种层面上大家展开技术合作。”

“怎么说?”张逸夫问道。

施罗德也不绕弯子,直接说道:“你们有转让共享行波算法技术的可能?”

“可能自然是有的,只是这个东西太关键了。”

“是的,我明白。我与公司交流过,作为西门子,如果行波技术切实可行的话,我能争取到5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资金。”

张逸夫哑然失笑。

施罗德脸色有些发红:“是的我明白,这太少了。但我们公司目前对于微机保护没那么重视,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说没那么重要,能争取到这个金额已经很不易了。”

“谢谢你,施罗德,但这个可能几乎变成不可能了。”

“换一种方式,一些技术上的交换呢?”施罗德抬了抬眼镜,“我知道恒电正在搞自动化,我们的热控技术是顶尖成熟的。”

“具体一些。”张逸夫略微心动,“我希望得到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和汽机电液控制系统相关的硬件技术。”

“这太多了……”施罗德瞪大眼睛说道,“行波确实是微机保护领域的一次突破,但这毕竟是微机保护,而FSS和DEH实在是太核心了。”

“我也明白,这要求太高。”张逸夫对这个结果也不意外,“但现阶段,我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可以交换的技术。”

“稍微调整一下。”施罗德苦恼地比划道,“数据采集系统怎么样?这个我可以争取一下。”

“这部分我们已经做好了。”

“我们的系统是经过5年以上运行考验的。”

“算了,施罗德。”张逸夫摆手道,“咱们谈不拢的。”

“哎……”施罗德也摘下眼镜叹了口气,“那这样,如果你们有合作意向的话,希望率先考虑一下西门子。”

“一定。”

聊了几句,施罗德也走了,胡海涛这才问张逸夫哥俩儿嘀嘀咕咕半天说什么呢。

“他想要走我们的行波技术,但不舍得出大价钱。”

“怎么说?”

“胡院长……”张逸夫尴尬道,“这其实……也算是商业机密了吧?”

“对不起对不起。”胡海涛尴尬道,“我是太着急了,想找一块敲门砖,总觉得你是干部,不是企业家。”

“哈哈。”

“是这样……”胡海涛尴尬道,“实际上我个人也有任务,电科院这边,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尝试成为TC95的国内对口单位。现在提倡与国际接轨,我们需要得到IEC的认可。”

“这不难,下午差不多的时候你提出来,我来争取。中国市场这么大,他们应该有同样的诉求。”

“但愿吧。”

下午开会,一开始就提出了行波的事情,由张逸夫向大家介绍共享。

没有PPT的时代,开会很麻烦啊。张逸夫只得对着自己准备的讲稿,天马行空聊了一通行波计算,大量笔墨集中在效果上,突出行波的好处,至于这一切是怎么实现的,几乎撇开不谈。

这导致听过之后,有专家发出了质疑之声,你们真的是用的行波么?你们真的做成这次突破了么?

没等张逸夫说话,施罗德很快澄清这件事,表明试验的时候自己在场,当时的表现只能用行波来解释。

于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