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奕经的态度也表明了林宏的态度,就是我假装看不见,世界上没有你这么一号人。
中华帝国完全不与清政府建立通话机制,不承认两方是国与国的态度,更不承认世界上有你这么一号人,有你这么一国。当然这么无耻的话说出来有点良心的人都替林宏丢人,但是在林宏把事情处理完,并打算收拾清政府之前,他把自己当成了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世界上没你这号人,我不认识你,我看不见你。
简单来说,中华帝国认为,中国啊,那是我的啊。什么?清廷,我不知道,貌似没有这么个东西。
当然,面对历史,林宏绝对不会这么办。
他只是对清朝进行冷处理中冷处理。
一是为了表达对满清政权的蔑视,二是表达,对长久以来,中国人民给自己找了主子还甘心做奴才不满。
林宏现在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全国统一的任务,南边和英国的土地争端尚未解决,国内改革尚在继续进行。最重要的是北面的民族成分更复杂,面积也更广阔,统一所用的兵力至少需要50万左右,现在林宏所有兵力加起来还刚过30万,招募系统军队虽然很快,但很费钱,更重要的是林宏自己也已经认识到,系统的一切就是一个强力的火车头,带着原本衰败的车身开向光明,所以中华帝队的主体和根本还是林宏治下的普通百姓。
1833年11月,正当气愤难当的奕经往北京赶去告状时,南京市落成第一座大学,南京帝国大学。在林宏的计划中,广东、南京、浙江、台湾等省省需要在三年内建立至少五所大学,上海和香港则必须拥有一座全方面的涉及各领域的综合性大学以满足人民更高的受教育的愿望。而此时的南京大学,不仅是林宏为了开启科技树建立的根据地,还是为以后自己的国家取得的科技成就做铺垫(为从系统得到科技打掩护),由于没有应届毕业生,南京大学向全广东的读书人开放高等教育公开考试,士子们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
本来士子们满怀期待要进入“国子监”,但是等他们买到了每个书店都能买到的高考复习资料,全都傻了眼。
“怎么,还有算数题?”
“是啊,这个更像是考工匠啊,什么化学?”
无所不在的宣传委员又出现了,开始耐心地向大家解释,并开始笑面藏刀地开始追古,说什么君子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都忘了,还敢好意思称自己是读书人;什么格物致知都不知道,整日读了死书,于国于民无益。
最后这位宣传委员又道:“本次考试,因为初次实行新的教育制度,故而题目简单,这是考虑了广大士子们过去的教育情况而定的,随着时间推移,涉及数理和格物的问题会越来越难,考试也会逐渐精细化,所以,呵呵,大家好自为之。”
“怎么新朝科举如此奇特,叫我等士子如何是好?”
“你没见报纸上说,此乃我华夏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国弱民愚,以致败于英夷之手,唯有奋发图强,推行新学才能救国利民,延我华夏。”
“哼,这是把几千年圣人道统都忘了,要是如此折腾下去,今后哪有我们士子出头之路?”
宣传委员听了,微微笑道:“几千年前,孔圣还没有,那出头之路在哪?如今乃是不变则亡国,变则通之境。不识大体,不懂进退,那也无所谓。”
这时一个消息灵通的士子突然道:“这高考,好像只是入这大学之试,并不是往常科举,听闻,这科举也改了名,叫什么公务员选拔考试。”
几个幻想不灭的士子又问宣传委员,这公务员考试又是如何,那宣传委员道:“呵呵,与这高考大同小异,但是会有更多策论,只是须针砭时弊,言之有物,若是只是套话空话,生搬硬套圣贤先哲的至理名言,那是不成的。”
后又有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