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年之内马驹产量,结果据说种马死了一批,马驹数量可怜,这种情况,算是这一年开平的马政完蛋了,只能从离得近的辽东、山西行太仆寺调马,毕竟国朝的骑兵一直不如北元,所以他们发急,皇帝也急,在前几次的诏谕中,皇帝就道:“今方马少,全仰步兵。”
据说辽王倒是能调马,但是诸将对马匹种性也不太有底,因为辽东那边,和朝鲜离得近,说是八百匹马,万一来八百匹高丽马,这马骨架矮小,拉粮倒是可以,上了战场,那真是落后许多,不过有马就是比没马好,要不然燕王也不会暗自收了朝鲜使臣的马匹。
他们说着看了看,见上座的燕王没有反应,他们才道:“晋王新丧,世子即位,听闻是个斯文人,总归还没有娴习军旅,此次巡边,皇上也没有叫晋王参与,不知道咱们殿下的书信,是否能从山西马场调来军马?”
“皇上命咱们殿下节制大小官军,”朱能拍桌子道:“山西兵马,亦在提备之中,论公,晋王焉敢不从军令?论私,咱们殿下是他的亲叔叔,何况殿下如今,乃是皇上为嗣君选定的周公,将来周公辅政,天下归心,别说各地藩王,大小臣工都要听咱们殿下的,是不是呀殿下?”
“周公”这说法,不是朱能信口胡吹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是皇上的诏纸上写的,也就七八日前,燕王收到了皇帝的敕谕,敕中说“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这是明确说明了,燕王是实际意义上的长子,攘外安内,总率诸王,克成周公,辅佐太孙,作为燕王的直属将领,大家如何不由衷高兴呢,诸人站起来频频向燕王敬酒,说着高兴的话,又想起洪武二十三年燕王收降乃而不花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跟随燕王雪夜度迤都,一举功成,这次大捷震动朝野,乃是因为是藩王首次出征便大获全胜,而同去的晋王一无所获而还,秦王地处西秦,在对北狄的军事行动中其实排不上用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二十八年正月,征叛番于洮州,番惧而降之事,而且说句实在的,秦王这个藩王,是因为秦王的年纪是诸子之中除了太子之外最大的一个,才做了秦王,这一点在皇帝给秦王的谥册上写得很清楚:“以尔年长,首封于秦”。
秦王并不是皇帝期待的年长之子,他在藩国很是有一些不法之事,皇帝甚至派了先懿文太子去查验,而秦王所有的过失,其实抵不上太子从陕西回来之后不久便去世这一件事。这也就是皇帝为什么给他“愍”这样的谥号,说他不良于德,竟殒厥身的原因。
秦王教皇帝失望了,不过还有晋王,晋王的确是皇帝钟爱的儿子,而且仪表堂堂,修目美髯,顾盼有威,也是个有智略的人,刚去封国那几年,骄纵不法一些,但是跟随太子回京之后,一改脾性,以礼待人,虽然在用兵上取得的成绩不如燕王,但是好歹也听话,皇帝说什么,他也肯听。所以晋王薨了之后,皇帝给的谥册就比秦王的好多了,“尔者因疾永逝,特遵古典,赐谥曰恭”。
秦晋二王死后,燕王就成了诸王之中最长者,说起三王封号是依次而降的,也就是说,皇上和大臣们都以为,秦王这个封号并封地是最尊的,其次是晋王,再次是燕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皇帝曾想过迁都西安,理由很简单,长安作为都城,若是不好,汉朝和唐朝为何建都于此?所谓“据百二河山之胜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若关中,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这是封地,而在封号上,秦王其实略逊于晋王。因为晋王这个封号,乃是春秋最大的公国,春秋时候,南方自称蛮夷,秦国还未强大,诸国以晋为尊,而秦王这个封号尊贵乃是因为除了统一